首页 > 要闻 > 正文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乌拉特草原戈壁深处的“托驼所”

清晨7时,晨曦微照。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西尼乌素嘎查戈壁红驼奥日格奇驼奶产业基地内,管理员托雅和工人们早早来到养驼棚圈,将吃饱喝足的母骆驼和驼羔们顺着通道吆喝进挤奶大厅,然后将编着号码的驼羔一一对应牵到母骆驼身下吸吮了几口后,开始操作机器挤奶,淡淡的乳香飘散在空中。

“让母驼配合挤奶可不容易,没有3个月的驯化办不到。”泼辣干练的托雅带领着10多位牧民,饲养管理着基地内的500多峰高大的骆驼,每天和骆驼亲密接触,对骆驼的习性了如指掌。

她指着一峰峰“训练有素”的骆驼说:“骆驼与牛羊不同,母驼只有在确认小骆驼饥饿时,才会开始分泌乳汁。我们必须通过驯化让母驼配合,挤奶工才能抓住时机启动机械挤奶。而且骆驼奶产量很低,平均每峰母驼每天产量只有2斤左右。”

西尼乌素嘎查地处乌拉特草原戈壁深处,距离乌拉特后旗旗府所在地巴音宝力格镇130多公里,是全国命名的第八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戈壁红驼产业是嘎查的烫金名片。

2017年,这里成立了戈壁红驼奥日格奇驼奶产业基地,基地内的产奶母驼来源于周边牧民,寄养母驼的牧民无需提供任何饲草料、人工等费用,每年由基地按每峰2400元的标准给予产奶母驼基础补助,既解决了当地牧民养母驼成本较大的问题,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当地牧民的收入。

“我们基地采取租赁寄养的模式,与嘎查和周边的20多户牧民签订寄养合同,他们将骆驼寄养在基地交由我们代管,大小骆驼的所有权仍归牧民所有,牧民1峰骆驼年纯收入2400块钱。现在这里寄养着500峰骆驼,其中有380峰驯化好的骆驼进行挤奶,日产鲜驼奶760斤。驼奶营养丰富,是奶中极品,每斤售价达到30元。”奥日格奇驼奶产业基地负责人好斯毕力格说。

巴音前达门苏木巴音忽热嘎查的牧民塔布斤已经在这里寄养了3批母驼了,对这种寄养模式所带来的收益很满意:“我家的母驼和驼羔每年都会寄养在这里,今年寄养了21对母子骆驼,年租赁费收入5万多元。以前骆驼就在自家草场上散养,驼奶收入基本上是空白,只有春季的绒毛收入和冬季的驼肉收入。这样的模式让我们牧民既省事省心,节约了饲料费支出,还增加了一大笔驼奶收入。”

奥日格奇驼奶产业基地负责人好斯毕力格一直致力于骆驼产品的精深加工,创办过驼绒、驼肉加工厂,近年来专心致志发展驼奶产业。现在让他喜中有忧的是,驼奶通过“托驼所”形成了一定产能,但没有深加工产品,现在只能以鲜奶和酸奶的形式在市场上零星销售,一定程度制约了“托驼所”的规模和效益,他现在最盼望的就是当地能够引进一家驼奶深加工企业。

如何让骆驼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发展壮大,也是乌拉特后旗旗委政府一直孜孜以求的。该旗依托绿野食品公司、驼铃声声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等平台将驼肉销售到全国各地。

在驼奶开发加工方面,引进了内蒙古蒙驼乳业有限公司,今年计划投资3.4亿元建设骆驼产业化开发项目产业园区,研究开发驼奶、驼油、骆驼保健品等系列产品,探寻驼产品精深加工之路。

蒙驼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军说:“为了确保奶源供应,我们今年与奥日格奇驼奶产业基地签订了收购协议。同时加快骆驼奶源基地建设,计划投资1300万元,在骆驼饲养相对集中区域建设成立4个高标准戈壁红驼‘托驼所’,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企业与牧民利益联接机制,将戈壁红驼产业做大做强。”

乌拉特后旗被誉为“戈壁红驼”之乡。这里生长的戈壁红驼属于世界珍贵畜种,是乌拉特部落牧民长期生产实践中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是国家二级保护畜种,素有“草原珍珠”美称。

据好斯毕力格介绍,乌拉特后旗的戈壁红驼数量也经历了很大的起伏。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全旗戈壁红驼数量达到3万峰左右,而后由于受市场因素和草原连年干旱影响,戈壁红驼数量急剧下降,2002年红驼数量一度下降到了4130峰,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和发展戈壁红驼产业,乌拉特后旗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累计投入生态建设保护资金7.4亿元,完成生态建设面积70.3万亩,建立封禁保护区10万亩,为红驼繁衍生息创造了条件。并积极支持、鼓励牧民成立了乌拉特戈壁红驼事业协会,注册成立了公司和合作社,获得了“戈壁红驼”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积极发展驼球、赛驼等民族体育竞技项目,先后举办了国际驼球比赛、国际骆驼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拉动戈壁红驼产业重现勃勃生机。

经过十几年的保护性发展繁育,几乎濒临灭绝的戈壁红驼呈现出喜人的恢复性增长态势。据统计,戈壁红驼数量已经从4000多峰发展到了现在的5万多峰。

如今在乌拉特后旗草原,不时可以看到成群的戈壁红驼悠然自在地在草场上觅食歇息,这里真正成为了戈壁红驼繁衍生息的乐园。

乌拉特后旗农牧科技局局长达布希拉图说:“我们将通过奖补政策、核心群补贴、科技培训、疫病防治、建立可追溯体系等综合措施,合理保护、利用、发展好这一重要的带有文化背景和承载边境牧民产业发展重任的戈壁红驼产业,促进当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张彬]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