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爱国情奋斗者 > 正文

【爱国情奋斗者】“我想帮助乡亲们实现马铃薯增产”

王一航在育种试验田。资料图片

身穿磨旧的皮袄和牛仔裤,脚蹬一双运动鞋,71岁的王一航走在路上,让人难以想象他取得的成绩——37年潜心马铃薯育种研究,选育12个优良品种,累计推广4000余万亩,新增产值50多亿元。

1977年考入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1982年毕业时找到学校领导主动请缨要搞科研;分配到省农科院后,申请到地处偏远、海拔2240米的会川马铃薯试验站工作……“农民的事,就是国家的事。”谈到投身马铃薯研究的初衷,王一航对记者说,“我从小吃马铃薯长大,在困难岁月里马铃薯救过大家的命。我想帮助乡亲们实现马铃薯增产。”

刚到试验站时,这里只有4个人。王一航搞研究亲力亲为:4月播种时,为精准保证株距,他自己动手、田间扶犁;夏日炎炎,他顶着一顶破草帽钻进地里,观测、度量、记录数据;10月收获时,他还要守夜,“要拿到精确数据,就得守在地里。”

钻研育种技术,需要在地里长时间盯着一株苗、一颗果。王一航经常对自己的学生说:“办公室和电脑前选不出好种子;守在地里,吃了苦才会有收获!”

大伙见他这么拼命,戏称他是“拿工资的农民”。王一航说,马铃薯存在天然的种性退化问题,不换种就退化,产量也大幅下降,“不忍心看到乡亲们减产时的泪水,这是我专心科研的动力。”

王一航每年都将自己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免费提供给周边农民试种,并承诺:增产,你们留着,我一分钱不要;歉收,我负责赔偿。这么多年来,王一航提供的马铃薯种子从来都是增产,无一歉收。

1995年,王一航选育的陇薯3号试种成功。该品种淀粉含量超过20%,是我国第一个超过这个比例的马铃薯新品种,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2002年,又选育了陇薯8号,淀粉含量在22%至27%。”

截至2018年退休时,王一航选育成功了12个品种,种植范围遍及甘肃、宁夏、新疆、广东、四川等地。数据显示,陇薯系列种子平均增产10%至15%以上,有些品种甚至增产30%到40%,亩产达2000公斤以上。

2007年春天,已回到兰州担任马铃薯研究所所长的王一航到定西市内官营镇讲课。40来平方米的小会议室被挤得水泄不通,外边还有200多人。换到镇里最大的会议室后,连过道都坐满了来听课的农民。

下课后,一名乡镇干部夸赞说:“王教授,你真厉害!”他则回答:“不是我厉害,是科学厉害。让农民相信科学、依靠科学,是我的职责所在。”

[责任编辑:宝华]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