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焦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季开始了,走起!

 

11月13日,2017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季在内蒙古大学拉开序幕,活动为期半个月,将为区内高校毕业生提供3.8万个就业岗位。

据悉,2017年内蒙古应届高校毕业生总量约12.9万人,创历史新高。当前,高校校园招聘已经成为内蒙古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据统计,近年来内蒙古应届毕业生85%以上均在离校前通过校园招聘实现初次就业。

今年,包头市统计局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受经济下行压力及产业机构调整等因素影响,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增强,但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t01cb3d43203aa7ee79

就业意向强烈  但签约率不高

调查显示,目前多数学生更愿意毕业后马上工作。在被调查的近百名受访者中,当回答“毕业后如何打算”的问题时,选择“找工作”的有66名,占68%。调查中了解到,90后大学生更为独立,自我认同感更强,更有个性,但这一代人独有的优势却很难与当下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相契合,这也使得招聘时“匹配”度不强,签约率不高。

眼下,就业如此艰难,一些学子也开始走“迂回”路线。为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继续深造开始考研。调查显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在近百名受访者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毕业生选择考虑继续深造推迟就业时间,以便能有一个更好的就业条件,谋得更理想的职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01300000432220130342954317203

观念更加务实  薪资期望更理性

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毕业之后更倾向于先就业、再择业,然后逐步向人生目标奋斗。在毕业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上,41%的人期望在2000~3000元,29%的人期望在3000~4000元,19%的人期望在4000元以上,11%的人期望在1500~2000元之间,期望薪酬在2000~4000元的占比达到70%。由此可见,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更加务实,对薪酬的要求趋于理性、贴近实际。

在选择方向上,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依然是多数应届毕业生青睐的对象。调查显示,近六成毕业生就业优先选择国有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就业单位性质的选择上,稳定性强、低风险、高保障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依然是多数应届毕业生青睐的对象。 

“专业是否对口”不是决定性因素

拥有7年人力资源工作经验的杨女士表示,尽管很多单位要求求职者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对专业性要求不高的岗位来说,应届毕业生也有优势,他们工作热情高,思想超前,更富于创新精神,只要不太局限于所学专业找工作,很多企业还是愿意给他们机会的。用人单位关注的是求职者能否胜任该岗位,“专业是否对口”并不是单位用人的决定性因素。杨女士说,“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不能总盯着薪资待遇找工作,毕竟在学校里学的是书面知识,如何将所学灵活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多积累工作经验,更快融入社会,才是刚毕业大学生应该考虑的。”

“其实企业有很多岗位并不排斥应届毕业生,只要他们能吃苦,有耐力,肯放下‘大学生’身架,我们非常欢迎应届毕业生加入。在我们企业里,就有刚毕业的大学生特别愿意干业务员的,既能提高沟通能力,又能接触到企业老板和管理层人士,这就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机会。”酒类销售行业的王先生说。

以创业带动就业也是解决就业“良方”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201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有765万人,再次刷新历史新高,加上高职毕业生,仅这两项新增就业人数就高达1200多万人,由此,今年被外界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如何保证毕业生创业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专业人士建议,应引导大学生放宽视野、面向基层,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在这方面,政府应建立支持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政策激励机制,对愿意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社保、户籍、创业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强的中小企业要采取更加积极和灵活的税收政策,鼓励支持其迅速发展。此外,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增加面向社会实际工作需求大的对口专业,让大学生拥有更多机会。

除此之外,以创业带动就业也是解决就业最好的“良方”。专业人士建议,应强化创业培训与指导,提升创业成功率,相关部门可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加强与专业培训机构、尤其是与线上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定期开办专门面向创业大学生群体的能力养成班。从培训内容看,初次创业大学生大多在规划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培训内容要根据群体接受与需求特点,“量身定制”、对症下药,以便取得实效,真正提高创业成功率,缓解全社会就业压力。(综合《内蒙古日报》、《包头日报》、《通辽日报》)

[责任编辑:May]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