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方时评 > 正文

文化才是特色小镇精神原色

近日,中央有关部委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并为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申请专项基金和适当奖励。此举一出,一大批有关多地特色小镇积极筹建的新闻迅速充斥报端及网络。(8月8日  人民网) 

培植特色小镇,落在一个“特”字上。既然有目标体系,也有具体路径,接下里如何实现特色小镇的建设就是一个现实可期的任务。不过,我们也应该特别警惕那种“资本搭台、文化唱戏”的套路,为了建设特色小镇而进行建设,这不仅是舍本逐末,更是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笔者以为,只有做足文化内涵,赋予小镇文化气息,才能赢得真正的“特色”,并且能够为其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不会成为“一时”的时髦。那么,如何才能够唤醒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的文化元素呢?这需要从长计议,又需要从地方实际出发。 

文化来源于历史,发展特色小镇需要尊重历史和传统。前不久,中法古镇合作交流研讨会在成都举行,几名法国专家被四川省彭州白鹿景区的百年建筑所深深折服,在交流中,法国专家谈到自己国家的古镇保护开发,提出了“考虑当地居民需求”和“赋予古镇新的活力”的建议。这只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却告诉我们尊重历史和传统,才能够挖掘特色文化,赋予小镇真正的特色。尊重历史和传统,就是从本地的历史出发,按照历史的脉络进行发展。比如江南小镇同里、甪直、周庄,都有相似的特点却又都有着不同的发展,都是属于江南古镇却各不相同,这都是尊重历史和传统的必然结果,否则,千篇一律的模式就会出现。 

文化兴,观念行。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赋予文化内涵,需要观念更新。比如那种“资本搭台,文化唱戏”的模式应该被放到历史的垃圾桶里。因为,这种模式只是为了完成政绩任务而刻意为之,不仅是一种形式浪费,更是劳民伤财。真正赋予小镇文化内涵,除了尊重历史和传统之外,需要的乃是观念的变化,尤其是地方执政者观念的变化。从传统的政绩模式转变到民生模式,将民生发展当成己任,才能够深入挖掘本地的实际,总结经验,赋予小镇文化内涵。坚持一种循序渐进的方针,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急功近利。而随着观念的变化,行动也会随之变化起来,从而走上步步为营的特色小镇文化建设之路。 

更值得一提是,文化作为特色小镇的精神原色,更需要在“特”字上凸显出来。比如塞北的小镇和江南的小镇,无论在地理、人文、历史还是别的上,都应该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呈现。而同样是一个地方的小镇,也应该有所不同,不能够陷入千篇一律的怪圈中。而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特色小镇的建设中,需要统筹规划,一个地区必须有一个地区范围内的顶层设计,避免特色小镇建设一哄而上,让每个特色小镇都能够区别其他,且能够让人念念不忘。

[责任编辑:贾贾]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