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呼和浩特新闻 > 正文

呼和浩特市500名科技特派员田野放飞致富梦

在呼和浩特市农业科技战线上,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科技特派员,他们活跃在农村,开展了一系列农业科技服务和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为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农民增产增收辛勤耕耘着。作为农村科技推广体系的重大创新,优化农村科技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破解“三农”难题、服务现代农业的重要突破口,科技特派员已成为首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支生力军。

扎根基层传经送宝

影响成就新时代农民

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从2012年起,呼和浩特市选聘科技特派员人数逐年递增,目前,全市科技特派员数量已达500名,其中,技术服务型419人、科技创业型81人,本地来源的科技特派员占总人数的56%。

科技特派员们扎根基层,主动当起了传播政策、新思想的宣传员与传授技术、培训培育的指导员,既是实施项目、技术引领的技术员,又是带领致富、导入技术的施工员与提升科技、注重试验的研究员。从春耕夏种到秋收,举办技术培训班、现场示范指导,村里的田间地头处处活跃着特派员们的身影,他们积极引进推广农业新产品、新技术,转化农业实用科技成果,及时、有效地将技术、操作规程传授给农民。他们带去的理念与技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许多农民也成了“半个专家”,用自己的力量构建新的农业生态。如今,谦和果园、野马图村等地的无公害蔬菜、名特水果声名远播,休闲观光农业、设施农业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解决农业难题

播撒致富星火

“上好培训课,引好致富路,技能培训手把手,跟踪服务到田头。”这是呼和浩特市科技特派员们的“工作经”。通过两年的技术攻关,2015年,呼和浩特市设施葡萄试种取得了成功,种植面积达到近500亩,平均亩产达到4000斤左右,每亩平均产值可达3.2万余元,亩均纯收入可达1万余元,开启了设施农业的新尝试,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在武川县,通过茎尖脱毒等一系列新技术繁育出了优质马铃薯种薯,作为特色种植,改变了传统的粗放式种植模式,大大促进了当地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有力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全市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基层生产一线,围绕各旗县区优势特色产业及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选准主抓产业,以技术为支撑,以项目为依托,瞄准市场需求,着力将科技、信息、资金等生产要素直接导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抓产业、搞培训、解难题,播撒致富星火。从此,呼和浩特市现代农业从“靠天吃饭”转向了“靠科技吃饭”。

搞活农村经济

点燃创业创新之火

实施一个项目,培育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是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发展思路。近年来,市科技局组织和动员各方面力量,多举措、全方位积极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走出了一条以科技特派员为核心,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带动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

滑子菇、香菇、木耳、鸡腿菇、白灵菇……通过不断引进和推广高产优质的食用菌新品种,从菌种制种、菌棒生产到栽培管理再到采摘加工及包装销售,高瑞才带着他的科技特派员服务队把“小蘑菇”做成了大产业,创办了股份制食用菌企业,打响了“蒙菇”品牌。从此,圪顶盖村的村民变成了“股民”和“工人”,年底有了分红,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依托呼和浩特市科技特派员团队,市百岁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已发展成赛罕区设施农业标准化示范种植园区,拥有1000多亩科技示范基地,引进了很多新品种、新技术和先进设施农业发展理念,目前已种植大棚175栋,逐步发展成为集观光、采摘、休闲娱乐、农家游和大学生创业孵化于一体的种植文化园区,通过科学培育、技术创新、产销结合,形成了科研、种植、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带动普通农户走上了科技兴农、科技创收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记者 田园 通讯员 冯陶)

[责任编辑:张雨婷]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