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正文

党徽在这里闪亮——探访算井子边防派出所

这里位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巴丹吉林沙漠腹地;这里管区面积2.1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海南省的2/3;这里自然环境恶劣,曾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人类不能生存的地方”,这里就是算井子边防派出所的辖区。从教导员到炊事员,这里有10条硬汉;从戍边卫国到热心帮助群众,这里有10名党员,是他们用坚守换来祖国2.1万平方公里边境辖区的和平安宁;是他们用真情换来了辖区60余户牧民的相依相随;是他们在“生命禁区”树立起了一面永不褪色的爱民旗帜;是他们让党徽在祖国北疆边防线上变得更加闪亮……

母亲派出所

算井子2.1万平方公里的辖区大部分属“无人区”,素有“50公里做邻居,100公里去串门”的说法。

在这里,20岁的卫生员曾为难产的牧民接生……

在这里,官兵们走包串户为牧民送去所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在这里,官兵们不辞辛劳为牧民群众婚丧嫁娶、转场搬迁而忙碌……

在这里,官兵们为老阿妈送医送药、牧羊、剪驼毛……

只要是群众需要,哪怕针尖大的事,派出所都当做大事去做。对牧民们来说,派出所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幸福。卫生员、保卫员、邮递员、售货员、宣传员、放牧员、炊事员、理发员……官兵们充当的角色在牧民间口耳相传。

1993年,当地政府迁址,算井子边防派出所也准备随迁。消息传开,牧民们难过得直掉泪,为了挽留住派出所,他们联名向上级政府、内蒙古边防总队请愿,表示:“派出所不能搬,派出所搬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群众的联名信感动了边防官兵,感动了党委政府。最终,算井子边防派出所作为特例,留在了驻地,留在了群众中间。得知这一消息,牧民们奔走相告,并郑重地将一面写有“母亲派出所”五个大字的锦旗赠到官兵们的手中。

“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你对群众好,群众对你亲。”自1971年建所以来,算井子派出所就像钉子一样钉在这片戈壁,淬火40余个春秋。在牧民心中,算井子边防派出所在哪,他们的家就在哪。

六十载寻亲梦圆

“千里寻亲,恩泽四海,情铸千秋,军魂万载。”2015年7月23日,甘肃省金塔县渠东村村民马兴汉奔波数百公里将写有这四句话的锦旗献给额济纳旗边防大队敖琳璟大队长。他要感谢边防官兵为自己找到了失散60年的姐姐陶斯娜。

事情还要追溯到2006年,时任算井子边防派出所副所长的敖琳璟在走访中发现,辖区孤寡老人陶斯娜心事重重。原来,60年前因生活困难,7岁的陶斯娜被父亲用一只驼羔从甘肃金塔东坝乡换到额济纳旗马鬃山苏木,从此她便与亲人失去了联系。

进入古稀之年后,陶斯娜思亲的念头日益强烈。“能见上一眼我的亲人,就是死了,我也能闭上眼了。” 为了完成老人的夙愿,凭借着一张老照片和老人依稀的记忆,敖琳璟带领干警踏上了跨省寻亲的艰难旅途。然而,因为年代久远,老人提供的一些地标信息已无从寻找,老人口述中的 “闸东村姓马”,经过边防官兵的仔细寻找也一无所获。一时间,寻亲工作陷入僵局。考虑到老人记忆的偏差和方言等因素影响,敖琳璟和干警们进一步扩大了踏寻范围,经过为期20余天的苦苦找寻,终于在甘肃省金塔县东坝镇渠东村找到了陶斯娜的弟弟马兴汉一家。2006年底,敖琳璟带着陶斯娜老人从额济纳旗出发来到了渠东村,让失散60年的一家人重聚。

时隔9年,马兴汉带着全家老小从甘肃老家来到额济纳旗来看望并感谢那些帮助他们一家人团聚的边防官兵。姐弟俩满含热泪地握着边防民警的手说:“谢谢你们多年来对我姐姐的照顾,谢谢你们让我们姐弟在有生之年还能团聚,你们才是我们最亲的亲人。”

[责任编辑:萨其]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