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鄂尔多斯新闻 > 正文

植物染色织出环保地毯

 

用苦菜、臭蒿、姜黄、甘草、槐米等常见植物的果实、根、茎、叶等,通过一道道制作工序,将编织地毯的毛纱线染成五颜六色,再用它们编织出颜色清晰、色彩牢固的地毯。这是准格尔旗的一项传统技艺——地毯植物染色,该技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曾在准格尔旗盛极一时。如今,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地毯植物染色技艺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其传承人也越来越少。然而,准格尔旗沙圪堵镇居民王根凤却在默默地传承着这门即将失传的传统技艺。

在沙圪堵镇的一间民房内,笔者见到了王根凤。年过六旬的她,虽然已经退休多年,却依旧保持着过去的工作状态。每天清晨五点起床,围着烧杯、电炉等实验仪器,反复进行配料、打样的实验。王根凤告诉笔者,染色容易配色难,每次打小样,都要用多种植物及10克毛纱线,经过手工热汤、配色、加料、控温、沸煮、出线、烘干等多道程序,经过两三天数十次的试验才能完成。笔者看到,王根凤做实验的桌子上摆满了用于植物染色的姜黄、甘草、橡壳、槐米等十几种原料,老人细心地将它们一一标注上名称,并配上染成后相应颜色的毛纱线。多少年来,王根凤早已习惯了每天起床染线的生活。即使是退休了,她也依然在不断地实验。

“地毯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品之一,素有历史悠久、质地坚固、富有民族风格而驰名于中外。我于1975年进了地毯厂,从事植物染色,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学习和积累,结合工艺流程,掌握了工艺的特点。”王根凤说。

1975年,怀揣着梦想与希望,王根凤进入了准格尔旗民族地毯厂,成了那里的一名染色工。为了能够尽快掌握植物染色的技艺,当年,她便去呼和浩特市及陕西神木县地毯厂学习。学习期间,条件非常艰苦,给毛纱线上色的时候没有手套,导致做实验的手掌肿得很厚,但王根凤毫不在意,学习回来后抓紧在化验室实践练习,打破了厂里只有从天然矿物质中提取的蓝色染料染成“二兰”等地毯的单一模式,丰富了地毯天然矿植物染色的颜色,成为准格尔旗民族地毯厂植物染色的第一人。

“该工艺是由纯天然植物苏木、槐米、橡壳、紫草、五倍子、姜黄,也有很大一部分用当地的草木,苦菜、臭蒿、橘子皮、红松皮。植物染色比化学染色染得色彩鲜艳,无污染、无公害,特别是对人体,不受一点影响。”王根凤介绍说。

 

经过反复的实验,王根凤掌握的植物染色技艺日臻成熟,她能很快分辨出染出的色线中缺什么植物染料,从而对其进行成功配比。当染色工人因染色失误而导致染线色号出现差异时,她就通过增加植物染料的配比,将原有的染线改染成同色系,避免了染线的浪费。结合地毯植物染色技艺流程,王根凤掌握了地毯植物染色具体配方数据,研究出了植物染色色线本,使地毯植物染色技艺更加先进,更具有地方民族特色。苦菜、橘子皮、臭蒿等植物经过王根凤的手,在地毯植物染色上发挥了极致作用,染出了一块块颜色清晰、色彩牢固的植物染色地毯,并远销海外。王根凤先后被邀请到日本表演染线等相关技艺,受到了好评。

“当时日本人来我们地毯厂参观植物染色,参观以后说植物染色特别好,要订做地毯,最后跟呼市进出口公司就把地毯定好了,一年七八千平方米。我1989年去的日本,在那里给他们演示这门技艺,当时收到了很高的评价。”王根凤回忆道。

辉煌已成为过往,2001年,准格尔旗民族地毯厂倒闭,王根凤下岗了,但是她并没有放弃这门技艺,她继续在家里搞研发。很快,她的技艺就被久荣地毯厂知悉。2006年,她再次被久荣地毯厂聘请为染色师傅,并开始带徒弟,传授这门技艺。

屈青云是王根凤的第一批徒弟,现如今,他已经能够完全独立进行植物染色了。受王根凤影响,他也深爱着这门技艺,每每有空余时间,他便会来到王根凤家中,耐心学习。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门即将失传的技艺传下去。

“我跟上王师傅学习已经十几年了,对这个植物染色还是挺感兴趣的,想把它继续传下去。王师傅把我带出来,我再带很多徒弟,继续传承下去,不要失传了。”屈青云说。

目前,王根凤仅在准旗当地就已经有十几名徒弟了,还有二十多名徒弟是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找她学习这门技艺的。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地毯植物染色这门传统技艺逐渐开始重新被人们重视起来。 2010年,王根凤被命名为准格尔旗级首批地毯植物染色技艺非遗项目传承人。2012年,她被命名为鄂尔多斯市级第二批地毯植物染色技艺非遗项目传承人。如今,62岁的王根凤退休在家也不闲着,看到不同的果实、根茎、叶等植物还会采回来,将其熬成汤,做成地毯植物染色样本,并致力于整理植物染色工艺流程,传承地毯植物染色技艺等。

“现在植物染色特别少,所以我以后还想多培养几个徒弟,把这个植物染色搞起来,继续发扬下去。因为植物色对人体有好处,环保、绿色、无污染、无公害。我想以后继续传承发扬下去。”对于植物染色地毯的发展前景,王根凤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张涛]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