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正文

守护儿童村孩子健康成长是一份不求回报的“爱的事业”

“我们不了解儿童村的情况,是这一篇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这些女性的美好心灵,让我了解崇高的女性是民族的脊梁!我不仅是来投票的,更要认真颂读这些美好的文章。”6月中旬,红领巾集结号微信公众平台推出了“讲述SOS儿童村自己的故事”征文大赛决赛作品的评选活动,令人动容的故事引来读者们纷纷留言。

其中一位80后读者回忆道,“一篇篇文章,不仅仅是作品,更是千万个日日夜夜孩子们与‘妈妈’们切身体会的细腻感动……这让我想起了1994年出品的一部儿童电视剧《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讲述了SOS儿童村没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人相亲相爱的故事。那现实中的故事又是怎样的呢?

成都SOS儿童村一位妈妈和和她的孩子们。

  妈妈徐冬华:一心为“家” 用汗水和泪水苦心浇灌朵朵小花

1994年,命运把徐冬华与SOS儿童村紧紧地连在一起。她踏进了原来甚感神秘的南昌SOS儿童村,成了“八号家庭”8个孩子的“妈妈”。在“八号家庭”的二十年里,她始终牢记SOS儿童村的宗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她回忆起生活中温情的点滴,眼神里充满了温柔,“有一次生病,我没有起床做早餐,孩子们都上学去了,我起来后在灶台上看到一小碗蒸蛋糕,旁边一张纸上写着:‘妈妈,你身体不舒服,请把鸡蛋糕吃完,然后上床休息,中午我们自己下面条吃’。当时他们只有七到八岁、最大的孩子才十二岁。”徐妈妈坦言,“作为一个平凡的‘妈妈’,孩子们的言行,足以使我留下美好的回忆,使我感动不已。”

“还记得当年第一次进‘家’时的情景,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呀?!面对我这个新成员,他们唯恐躲之不及,怎么办?我围上围裙进了厨房,精心烹调了一桌可口的饭菜,与孩子们一起进餐,为他们盛饭、夹菜,看着他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我一颗悬着的心才渐渐放了下来。孩子们的认可是对我最大的鼓励。”那天晚上,劳累了一天的徐妈妈辗转反侧,思绪起伏:教育子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SOS儿童村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妈妈与孩子都没有血缘,又没有可借鉴的教育资料,只有靠自己慢慢地摸索,靠“妈妈”的善良和爱心来抚慰他们的创伤。她认为,仅仅让孩子们吃饱穿暖是远远不够的。健全的人格必须与身体的茁壮同步成长。除了营造“家庭”氛围,她时常带领孩子们与外界接触,教育孩子要自尊、自强、自信、自爱。

儿童村是孩子们漫漫人生旅途的一个驿站,“妈妈”则是这个驿站的服务员。在村长的支持下,徐妈妈给每个孩子设立了一份《个人成长录》。“等孩子长大离开儿童村时,我把成长录作为礼物送给他们。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无价之宝。”

徐妈妈培养出来的孩子,一些已经长大成材。更多的孩子在努力地实现他们的理想。每年的母亲节,孩子们都会给徐妈妈带来一份非常特别的礼物——亲手为她做一顿丰盛的饭。

栉风沐雨二十年的日日夜夜过去,特殊的环境并没有使她产生离去的念头,而是更加倾情于这份不求回报的“爱的事业”。

  妈妈王泓砚:每一个孩子都应给予机会 帮助他们发挥潜能

“成人的幸福与他儿时的生活紧密相关,童年稍纵即逝,我要给我的孩子们一个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童年。”乌鲁木齐SOS儿童村的妈妈王泓砚曾暗暗发誓,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要给予他们应有的疼爱和呵护。“我在进家一月后,将孩子们聚在了一起,很认真的告诉他们,我上高中时看了沈丹萍以天津村为故事背景的电视剧,有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就是有朝一日来到这里,成为一个像沈丹萍那样的‘SOS妈妈’。”

图为乌鲁木齐SOS儿童村妈妈、孩子在今年“六一”前与乌鲁木齐市国际旅行社联欢。

“我和同事们曾用‘妈妈’这一特殊身份,拿着SOS儿童村的介绍信,费劲一番周折,打开了市里四所重点学校的大门。”王妈妈家的四个孩子分别进了其中的三所学校,但是刚入校不久,老师就发现了其中一个名叫豆豆的孩子注意力很不集中。当老师了解到豆豆五岁入村前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缺乏照顾的经历后,不仅将他的座位调到了第一排,还建议王妈妈带孩子去学书法进行注意力训练。就这样一学就是八年。王妈妈回忆说,学校离家很远没有直达的公交车,每天要坐四十分钟的公交车,下车后再走两站路才能到。夏天还好,但在乌鲁木齐,一年中有六个月都是冬天,孩子的小腿一脚踏进雪里都能淹没脚脖子......付出总有收获,令她感到自傲和欣慰的是,高考时豆豆以年级第四名的成绩考入了重庆医科大学的本硕连读班,今年家里走出的大学生就是当年第一批走出去的其中三个孩子。“他们三个能有今天是因为紧紧抓住了机会,并最大程度地释放出了自己的潜能,而我仅仅是努力地为他们创造了这个机会。”

作为“SOS妈妈”,王泓砚有自己的一番心得体会:“当思路受到局限的时候,要多听听他人的建议,并抱有一颗持续永恒的学习态度,这样会在一开始介入孩子的生活时为你提供帮助;根据孩子的性别、年龄、文化背景及性格特点精心设计教育层次,也有助于妈妈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时能理性对待,并创造性地去处理问题。”

  妈妈的鸡汤:用小火熬炖给予我们所需 帮助我们成长

“老妈说她做的鸡汤并没有什么独门秘方,只是看我们八个到了发育阶段,开始长身体了需要营养,之所以不用大火用小火的原因是为了让鸡汤更具营养。”这份来自于乌鲁木齐SOS儿童村刘艳玲妈妈的“煲汤秘籍”,让儿子刘文慧至今念念不忘。

在文慧转学后,是刘妈妈每天跟老师通话,和班主任商讨出“一唱一和”的想法,让他渐渐走出自卑开始变得自信。改变是从写作业开始的,“妈妈为了让我的作业写得整洁,要求我将格子纸放在作业纸下,这样就能把字写在方块内。次日,班主任便在全班同学面前因作业写得认真表扬了我。在那个年龄的孩子心中,老师的表扬是最至高无上的荣誉......这是妈妈喂给我的第一份‘鸡汤’——自信。”妈妈递给文慧的第二份“鸡汤”是错题本,她告诉儿子说:不论干什么都会有个过程,没有人生来什么都会,你要敢于让自己犯错误,这样才能进步得更快。事实证明鸡汤是管用的。自此五年级以后,文慧脱胎换骨成了另外一个人,学习不但认真还优秀,村里评比三连冠。劳动上也积极懂事了。经历这些后文慧明白,不仅是身体上的成长需要妈妈的鸡汤,在各方面的成长上妈妈的鸡汤都非常重要。“鸡汤,妈妈的鸡汤,是灌输给我们心灵的鸡汤,是随着我们长大内容不一,但爱从未变过的鸡汤。虽然不那么爱喝鸡汤,但是偏爱妈妈的鸡汤,这个鸡汤会伴着我的成长呈现更多爱!”

来自富拉尔基的志愿者阿姨每年六一都来看望这些孩子们。

  离村走向社会 他们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SOS儿童村家庭不是普通的单亲家庭。中国SOS儿童村协会会长、原民政部办公厅副主任李进国解说道,“儿童村孩子的教育培养比一般家庭多了‘两元’,除了家庭和学校,还得到了社会(奖学助学)和机构的支持,把机构比作‘父亲’毫不夸张,他为儿童村家庭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撑,让妈妈们得以全身心投入孩子的抚育培养,无须再有生计之忧。同时,我们千方百计为妈妈们提供‘再选择’的机会,并谋求与保持家庭稳定之间的平衡。经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支持,我们设立了专项基金,专门为妈妈们筹集创业基金,为在儿童村服务满十五年的妈妈增加一次选择的机会,鼓励她们重新选择生活道路。”

离村走向社会的有1300多名孩子,他们阳光、开朗、朝气蓬勃、待人友善、助人为乐,懂感恩、知分享,善合作,有技能,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建中认为,“妈妈们是SOS儿童村孩子们成长的‘守护神’,正是你们言传身教的一点一滴,给孩子们传递了爱心,培育了他们具备了正常健康社会所应有的心灵和人格。”

 

[责任编辑:郭丽娜]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