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乌海新闻 > 正文

乌海:“书法五进” 传承文明

海区滨河街道办事处滨河社区的书法活动室内,人们静默习字。.jpg

海区滨河街道办事处滨河社区的书法活动室内,人们静默习字。

5月17日,我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书法五进”以自治区第一名的成绩通过文化部验收。

千百年来,书法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之一,既是文化交流的工具,又是一门独放异彩的民族艺术。书法艺术以其独有的文化魅力征服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日前,人民日报专门刊发时评《以翰墨书香养浩然正气》,文中提到:“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能趟过浩荡五千年历史长河而屹立不倒,从孔子屈子到卫青、岳飞、关天培,志士仁人薪尽火传;当代汉字与甲骨文‘日’‘月’‘人’端然象形,一脉相承——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这是绝无仅有的奇迹。”

“乌海,这样一座位居西北边陲的新兴城市,历史短、遗迹少,也缺乏极富特色的风俗文化,我市开展的“书法五进”活动使得书法艺术这一传统国粹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既有利于建立乌海的人文软实力,也打开了乌海走向全国的触角,尤其是中国书法城的建设,更是成为让全国人民了解乌海的一大文化品牌。”市实验小学书法老师张志伟说。

“我愿意让我的孩子习书,我相信孩子会在书法的感染下,能够学会勤奋、认真、专注、执着,有了这些品德,孩子的一生都不会错。”一直酷爱书法也带领着孩子习书的杨女士说到。

“书法五进”活动和中国书法城建设向人们打开了一个极富民族文化魅力的世界,全市老少妇孺皆习书,书法润物无声地净化着乌海人的灵魂和精神,使我们的精神境界整体得以提升。

政府重视 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书法五进”活动是我市早年提出的以“书法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为基础的基层书法文化活动,经过多年发展,我市不断整合全市各类书法人才、设施资源,以点带面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渐形成了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书法五进”作为我市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容之一,一开始就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把项目创建作为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到全市文化事业发展规划中,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乌海市“书法五进”创建规划》,出台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创建工作考核办法》《长效运行支持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文件。

在资金投入方面,“书法五进”文化创建项目得到了中央财政和市级财政的鼎力相助,共计投入63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25万元,市级财政支持508万元。“书法五进”创建专项资金全部用于书法基地(活动室)设施配备、举办各类书法展赛与培训等活动。同时,我市为广大市民免费开通中央数字书画频道。

此外,市财政每年设立1000万元文化发展资金,用于包括书画文化活动在内的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服务的建设与发展。

基地建设 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如今的乌海,墨香浓浓,满眼尽是习字人。

5月27日下午,市实验小学的操场上摆放了近千张桌椅,千人师生书法展正在这里进行。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敬畏地握住毛笔,屏气凝神,诚心正意,认真地临摹书写。看那黑色的墨汁在富于质感的宣纸上氤氲开来,一个个美丽的汉字跃然纸上,让人不由心生敬羡。

每周三晚7时至9时,海勃湾区青少年宫三楼举办的书法公益大讲堂都座无虚席。

海南区华苑社区的书法室内,喜爱写字的居民来这里练书法,大家要么静默习字,要么互相切磋,热闹而又向上的学习氛围让人感动。

乌达区新达社区长期研习书法的就有五六十人,他们有固定场所,而且有四五名书法老师每天都在现场指导。

据了解,我市自创建“书法五进”文化项目以来,依托各社区、学校、机关、军(警)营、企业原有阵地资源,共提升建成标准化书法基地54个、书法活动室80个。

利用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的4所“兰亭学校”、10所国家级写字实验示范学校开展校园书法教育、书法习练活动;在全市建成的67个社区文化室中,80%以上设有书画室;全市各军(警)营实现书法活动室全覆盖;建成7.6万平方米,集书画展览、收藏、书画普及、书画产业运营与书画学术研究交流为一体的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和20.82万平方米的书法广场。浓浓的墨香,让整个城市弥漫着厚重的书法文化气息。

此外,我市书法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书协会员31人,自治区级书协会员125人,市级书协会员2000多人;全市共有各类书法组织30多个,市书画院、政协书画院、民盟书画院、老年书协、女子书协、职工书协等相继成立。

书法教育成绩显著。全市48所大中小学院校,共有专职书法教师88名,在书法教学进课堂中,教育部门开展了《如何提高高中生书法学习兴趣》课题研究,开设了蒙文书法教学,编写了书法校本教材。在校学生参加书法艺术学习的达到95%以上。全市中小学校已将书法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书法教学课不少于1节。

精心打造 创建活动硕果累累

通过多年的创建,“书法五进”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

在理论研究方面,我市相继完成了《书法进社区——营造新时代书法人文环境初探》《构建学校写字教学特色的实践研究》等课题研究。“书法五进”由最初的基层文化活动一跃上升为引领我市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文化项目。

书法不仅滋养着每一个乌海人,也潜移默化培育着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每周免费开放达45小时,年接待观众38万多人次,外来人员占总参观人次的26%,主要来自陕西、甘肃、宁夏、山西、北京及我市周边盟市。2015年,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在保证11个常展正常向社会开放的同时,还举办了朝鲜油画精品展、依兰染薰——当代书画名家精品特邀展等各项展览22次30个,各类笔会11次,做到了周周有笔会培训、月月有书画展赛,大大提升了场馆利用率,丰富了文化供给。各书法基地(活动室)平均每周免费开放达40小时,每年累计开展各类展赛、培训300余次。

以“中国书法城”为背景,以“书法五进”创建为抓手,我市打造了包括“书法五进”、“书法万里行”、“书法艺术节”、“书法产业博览会”等地域特色明显的书法文化品牌,扩大了“中国书法城·乌海”的影响力。

精品创作不断出现。近年来,在全国各类书法展赛中,乌海书法作品频频入选获奖,占到内蒙古获奖总数的一半以上;获得国家级奖项书法作品百余件,省部级奖项作品450余件;乌海市海南区“书法进社区”被自治区文联列为一旗一品文化品牌;乌海市职业技术学校获全国书法教育“百强”称号。

示范引领 服务更上一层楼

“这次创建活动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调机制的实践与延伸,创新了项目建设模式、提高了公共文化场所的利用率、整合了文化资源。”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樊桂丽说,“‘书法五进’工作模式使得受众划分更为精细,我们在送文化服务前进行调研,了解群众实际文化需求,进行‘按需服务’,满足了不同群众的文化需求。”

“创建工作不仅完善了设施设备,壮大了人才队伍,增加和集聚了更多书法文化资源,而且从整体上提高了书法惠民的服务能力、服务效率,使书法文化乃至各类公共文化资源由“分散、分割”向“整合、一体”转变,降低了文化服务的总体运行成本,放大了资源聚合效应。”樊桂丽说,“把书法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已成为我市书法文化发展的一大特色,我市的城市建筑、街道路牌、商业牌匾、加油站等人(车)流密集地都汇入书法文化元素,比较有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包括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青山翰墨园、书法长廊、书法公园、书法广场等,市民在这些地方休闲放松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书法的艺术魅力,接受文化熏陶。”

近年来,我市以“书法万里行”为契机,相继举办了第22届中日友好自咏诗书交流乌海·东京展、“同根的文明”海峡两岸书画奇石乌海特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翰墨长河”中国书法城·乌海书法美术摄影展、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举办了乌海城市形象展、承办了第三届全国新人新作书法展、华北五省区书法展等大型书法展览交流活动50余次,实现了同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近100个城市的书法交流互访,扩大了城市文化的影响力。

如今的乌海,早已不是从前仅仅以煤炭闻名的西北小城,而是“妇孺皆书墨香飘飘”的文化之城、向上之城!(文/崔建敏 摄影/丹妮)

[责任编辑:陈玲]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