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方时评 > 正文

北京“城市治理”提高市民获得感

“城市治理”的提出,意味着未来北京市政府工作重心的变化,也将在国内城市中,率先和所谓的“城市发展经济学”告别。

破除“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找准自身的“成长坐标”,形成对中心城区的“反磁力”……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意见》,市委书记郭金龙在讲话中不断提出“新提法”。在这些新提法的背后,也展现了北京未来“城市治理”的“新思路”。

无论是从全国的视野审视,还是从北京自身的发展路径出发,此次全会都透露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作为首善之区,北京在人口、环境、生态、社会治理等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北京的城市治理既有内在诸多因素的混合缠绕,又不可避免地应和着全国的律动、引领着各地的走向。

这次全会清晰地勾勒出了未来北京城市治理的思路。坚持不懈治理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公共服务,破解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等等。而在这些堪称“宏大”的命题下,均揭示了北京未来,从“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的转变。

和别的城市不同,北京的治理,实际上就是城市的治理。即便是乡村,也正在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远郊区的生态涵养、市民郊游、食物供给等,无不是围绕着城市治理展开,正在和城市融为一体。

“城市治理”的提出,意味着未来北京市政府工作重心的变化,也将在国内城市中,率先和所谓的“城市发展经济学”告别。

北京的城市GDP已经和新加坡、以色列等一些国家的规模相当,北京人均GDP在去年达到1.7万美元,已经达到了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准。北京确实已经到了一个需要重新反思和定位自己“坐标”的新阶段,需要静下心来治理过去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累积下来的问题。从追求经济发展,到城市治理,也是一种成长。

城市不是纯粹追求经济的,最终城市的价值还是让人更好地在城市中工作、生活,在宜居中感受到“获得感”。

现在北京作为一个城市确实有些不太宜居,交通拥堵令人着急上火,而空气污染又事关每一个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等。北京建设城市副中心,疏解中心人口等举措是城市治理的大刀阔斧之举,也是为了让城市更加宜居美好。

本次全会提出,在区域内加快均衡发展,以公共服务资源的转移,均衡创业就业与居住功能,增强对中心城区功能的疏解,破解“大城市病”。果如市规划委负责人所言,“城市副中心社区的教育、医疗、养老配套指标将全部高于中心城”,则区域内疏解进程必然会加快,“反磁力”有望形成,人与环境的矛盾也会得到极大缓解。

很多年前,有关“大城市的死与生”就已经成为国际上的公共话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一问题也开始困扰中国,北京则首当其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破解之道固然与整个外部环境有关,但也在于,我们转变思想和观念,以城市治理的思维,绘制大的格局框架,又以科学精密之精神,在城市的毛细血管等等微观层面进行精细化治理和疏导。

“未来之城”令人振奋,也并不遥远。现在北京的所有作为,决定了最终会建设出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责任编辑:贾贾]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