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包头柔性普法让法治宣传更亲民

“送子孙高楼大厦,不如教其守法用法。”如今,这样的法治标语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啤酒生态法治公园”中随处可见。标语没有被印在传统的宣传横幅上,而是写在遍布公园草坪的“小蜜蜂”和“小蘑菇”上,色彩鲜亮、造型独特,时刻提醒着市民要依法行事。这个“啤酒生态法治公园”是包头市昆都仑区司法局通过LED大屏、普法宣传台打造的法治文化主题公园。

据了解,随着普法工程建设不断深化,包头市目前已建成法治文化广场11个、法治阅览站11个、法治文化长廊(街)30个、普法大讲堂340个,在全市600辆公交车、近6000辆出租车和各大商圈LED广告屏播放普法标语,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营造了浓郁法治氛围,让老百姓走到哪里都能“眼前有法”,让法治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教育熏陶、引导规范、凝聚激励作用。普法贴近百姓需求

近日,在位于包头市昆都仑区阿尔丁辖区的青八社区,《法制日报》记者看到,法治文化长廊和图说普法长廊对一些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了生动形象的解读。社区中央的法治长廊两边设有多组宣传栏,通过真实案例对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手机支付安全等相关内容进行解释;图说普法长廊内悬挂的法治漫画,则以漫画形式解说妇女权益保障法、民法、继承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方便各个年龄层的居民理解。阿尔丁司法所所长路璐介绍,社区居委会和司法所会定期更换宣传栏内容,有时还会根据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有针对的普法宣传。

包头市还在昆都仑区阿尔丁一号街坊社区打造了法治体验室,运用电视短片、“电子触摸屏”滚动播放法治漫画等方式帮助社区居民更好地学法懂法。

据悉,自“六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包头市依托法治公园、法治社区、法治文化一条街等平台,开展了一系列贴近居民生活、百姓需求的法治宣传活动。市司法局还把握时间节点,注意收集一些重要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日和各种纪念日、宣传日,提前制定宣传方案;同时,注重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社会热点问题,以法治视角进行阐释。

在该市北梁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包头市普法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在棚改现场设立法律服务工作站和法官工作站,开展法律咨询、援助、房屋公证等事宜。北梁棚改累计征收安置5.66万户,拆除各类房屋及附属物468万平方米,实现了社会稳定“零风险”、拆迁过程“零事故”、安置过渡“零上访”。不断深化普法先行

包头市不断深化“普法先行”工作,实施了“一村(居)一律师”工程,全市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与村(居)委会建立合作关系,参与基层依法治理。

目前,全市50家律师事务所的628名律师为647个嘎查村、社区担任法律顾问,并在街镇设置民事民意法律服务站,在社区(村)设置柔性调解室、家事法律服务室等,起到了调解一个案件、宣传一部法律、教育一片群众的作用。这些律师针对不同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开展“菜单式”普法,细化“因材普法”模式,使普法融入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

昆都仑区司法局法制宣传科科长刘炜向记者介绍说:“从2014年6月开始实施‘一村(居)一律师’工程,我们组织了101名专业法律服务人员与区内96个社区(村)对接,针对婚姻、继承、道路交通等法律法规给居民们举办专题讲座。截至目前,已经开展162次进村(居)活动,提供免费法律咨询90余件,活动反响非常好。”

同时,包头市还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色彩司法服务平台”“人民调解超市”“解忧驿站”“吴燕说法工作站”“张章宝工作室”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普法阵地,成为群众学法、咨询、求助的重要平台。草根普法有声有色

包头市司法局法制宣传科科长朱剑波向记者介绍,为了更好地贴近群众,包头市司法局还聘请在群众中有影响力的人士担任普法志愿者,以“草根普法”形式,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亲和力,形成有声有色的“民间普法”格局。九原区居民丁耀先老人在十几年间自掏腰包60多万元宣传环保法;北重集团80多岁的退休党员陈文学自学法律、自制展板、自购宣传用品,当起社区义务法治宣传员;包头市“十佳老人”李瑞芳编写的《包头市妇女维权案例集》为女性学习法律、依法维权提供了参考。

在不断创新普法阵地建设中,包头市整合城市建设资源,构建点线结合、动静互补、横纵交错的普法新网络。市民通过包头普法学习网,实现了网上法律法规查询、网上普法考试、网上法律讲堂、在线听课咨询。市普法依法治市领导小组以包头云计算中心为平台,创建“包头普法云”,面向社会发布文字、图片、语音和微视频等普法信息,实现电子政务公开、基础数据共享、特殊人群安置帮教互联。

包头市司法局局长段志雄告诉记者,该局购置专业LED显示屏宣传车,在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区域集中开展宣传,以钢铁大街、建设路、巴彦塔拉大街百里绿道和百里公交专线为依托,在沿线100多个公交站点设置巨幅普法广告,打造普法百里长街,并将赛罕塔拉城中草原建设成全市最大的普法宣传教育基地,打造了“一张网、一朵云、一台车、百里长街、万亩草原”的包头普法升级版。

[责任编辑:萨其]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