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财经 > 正文

兴安盟突泉县:延伸产业链让牛产业更“牛”

盛夏时节,行走在兴安盟突泉县村屯街头,整齐的院落,干净的街道,此起彼伏的牛叫声,在突泉大地奏起了“兴牛业、念牛经、发牛财”的进行曲。

“我家现在有50多头牛,年收入20多万元。”说起养牛,兴安盟突泉县永安镇新力村村民王玉海面带笑容自豪地说。王玉海家从2004年开始养牛,养殖规模小,每年收入不高,一年下来,除去一家人花销基本不剩钱。2018年,随着“牧业再造突泉”扶持政策的出台,苦于没有资金扩大养殖规模的王玉海办理了低息贷款购买了10头牛。渐渐地,他家养牛的规模越来越大,现已发展到50多头,收入也从每年的5万元提高到20多万元。

在兴安盟突泉县,像王玉海这样通过养牛致富的比比皆是,这些都源于突泉县对牛产业发展的扶持和引导。自2018年“牧业再造突泉”工程实施以来,突泉县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出台财政补助政策,强化政府扶持贷款融资,简化贷款手续办理流程,有效解决农户贷款无抵押、融资难、融资贵和肉牛养殖周期长、资金回笼慢等问题,让农户买得起牛、养得起牛,破解了养殖户发展的“瓶颈”,大大提升了农户发展肉牛养殖的积极性。

“2020年6月,我借了5.5万元贷款,买了3头牛,第二年就下了3头小牛犊,咱们县里政策多好呀,不光解决资金问题,还有产业指导员教我们养牛,现在牛病了还有兽医来治,牛犊大一点,公司就来回收,根本不用愁。”看着眼前活蹦乱跳的小牛犊,九龙乡新风村高永成开心地说。

做大牛产业,保障是关键。兴安盟突泉县率先在全区创建了“畜牧120”服务体系,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建成1个中心3个片区9个服务站和188个服务点,建成四级服务网络体系,集培训、改良、诊疗、防疫等多功能为一体,为全县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不仅如此,兴安盟突泉县在全力推进牛产业过程中,重点实施户养企育、放母收犊、合作养殖、寄牛分红和自繁自购五种经营模式。五种经营模式的创建主要采取“公司+农户”或“合作社+农户”模式,按照“因地制宜、因需建设、宜小则小、宜大则大”的原则,发挥龙头企业、致富能手或养牛大户的引导带动作用,保证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稳固的利益关系,形成稳定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促进全县牛产业健康发展。

牛养出来,卖给谁?为了补齐精深加工短板,延长产业链条。突泉县重点打造了年5万头大畜交易市场、10万头肉牛育肥场、巴氏奶生产基地等牛产业项目12个,集肉牛养殖、屠宰加工、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破解了卖牛难题,让突泉县畜产品产得出、运得走、销得好。

内蒙古绿丰泉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是突泉县肉牛养殖龙头企业,这几年,在政府扶持带动下,企业通过投资建设牛羊冷链加工中心、巴氏奶吧、牛肉专营旗舰店,打通屠宰、运输、销售等各环节流通渠道,现在绿丰泉牛羊冷链加工中心肉产品已直供北京、河北等地线下的直供点,形成了固定的客户源。中心还开发线上销售、餐饮、零售门店等相关配套产业,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从育种、改良、繁育到屠宰、加工、销售,从2017年牛存栏量不足2.8万头增至现在的22万头,连年倍增,短短5年里,突泉县立足实际,不断把牛产业持续发展和补链、延链、强链作为发展目标,把肉牛养殖全产业链发展作为产业发展重心,走出了一条以现代农业引领农民增收的富民强县之路。兴安盟突泉县将继续整合、开发和利用好牛产业资源,统筹整体谋篇布局,高水平规划产业发展,以崭新的姿态谱写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赵鑫华]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