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财经 > 正文

呼和浩特科技惠农促发展

夏日的田野生机盎然,乡村大地满满的“科技范儿”,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理念、新模式以及新农人在这里汇聚,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人才下沉帮助群众拓宽增收渠道

在呼和浩特市农业科技战线上,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科技特派员,他们活跃在农村,行走在田间地头,手把手为农民朋友传授科学种养殖技术,解决生产中的科技难题,心贴心帮他们增收致富,和农户共谋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天气越来越热,叶类蔬菜要在上午9点以前采摘打包。”近日,在赛罕区金河镇七圪台村,科技特派员宋瑶一边查看着服务区大棚作物的生长情况,一边安排着蔬菜的打包配送工作。

由宋瑶创办的内蒙古叮咚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通过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精准帮扶赛罕区农业种植户30多户、农业企业及合作社5家,为周边农户15人提供临时就业岗位,成为了乡村脱贫致富带头人。2019年,在市科技局的认可和支持下备案成立了呼和浩特市叮咚青创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定期为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助力农户有效地衔接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像宋瑶这样的科技特派员,在呼和浩特有400多名。他们以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为己任,曾实现了对我市67个自治区级贫困村的全覆盖,现在又加入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为乡亲们送去依靠科技致富的法宝。

据了解,目前科技特派员服务全市的农业园区、基地达379个,设施数量15092个,基本覆盖了我市95%以上的较大规模农业园区和基地。从2020年至今,通过科技特派员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达2000多项。通过科技特派员共培养2109名农村科技人才,带动就业4万多人,特派员实现人均服务区域产值300多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年增收4000多元。

全市现有科技特派员工作站42个,其中自治区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7家、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5家。这些工作站在培训科技特派员及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绿野设施农业基地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特派员解旭涛,组织基地特派员团队从广西南宁市引进100株“爱源38”早熟沃柑进行示范种植研究,在火龙果种植技术成熟的基础上,不断推广新品种,同时积极为基地周边农户提供技术培训服务,在他的指导下,一些早期尝试种植火龙果新品种的农民已从中尝到了甜头,每亩地比种植传统农作物增收3000元。

技术创新加持撬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机械化生产、数字化管理,科技让农业变得更加“智慧”。近日记者路过回民区攸攸板镇东乌素图村一处基地时看到,无人机正在给果树喷洒农药,这样的场景并不鲜见,随着一大批高科技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解放了农民的双手,也为农业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2021年,对于土左旗白庙子镇新营子村的种粮大户赵全锁来说,可谓是“大丰收”的一年。“种了100多亩玉米,秋收的时候,要是按节气,10月初就可以收玉米了,但是我听了‘大数据’的话,晚收了半个月,结果每亩多收了150斤呢,这大数据真是太厉害了。”每每谈到此事,赵全锁都笑得合不拢嘴。

赵全锁所说的大数据,是内蒙古中孚明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农业大数据智能监测平台。该平台依托于大数据积累、分析和处理,对农作物病虫发生情况、土壤墒情信息、田间小气候环境气象信息、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信息处理技术,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数据分析统计智能化,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去年秋收期间,该公司的农业科技人员通过监测平台实时传输的玉米生长信息,综合分析后给出指导意见,向种粮大户宣传适期晚收。同时,运用玉米秸秆还田机,将玉米秸秆粉碎后就地还田,让秸秆全量腐熟肥料化,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碳储量,减少碳排放、化肥用量,降低病虫危害和农药用量,降本增产增效。通过对已收获的玉米计算,2021年亩产比2020年高出300斤。

将大数据引入农业,促进农业智能、高效发展。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孚畴源缓释掺混肥,精选优质包膜材料,采用先进工艺生产而成,可控制养分释放,延长肥效期,以进口钾为钾源,溶解性好,养分吸收快,起效快,也为农作物增产增效提供了保障。

走进内蒙古宏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机械加工设备齐全,有车、钳、铆、电、焊等综合机械生产能力,并引进了现代化数控加工设备。依托内蒙古地区特殊的地区优势,该公司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打造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全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经过近十年的积累,企业拥有雄厚的技术沉淀,先后开发出多项填补行业空白的新产品。

有了科技创新的加持,欣丰生态种植基地早已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从有机肥料配比、田间温度、湿度,到葡萄的甜度都可以用数据来指导果农在每一时段进行不同的措施。在运营模式上,该公司采取“农户+企业”的合作模式,带动周边农村百人就业,以科技创新、绿色生态、特色文化、互动体验等为特色的农业嘉年华模式吸引着广大游客流连忘返,成为一个由农业、科技、旅游和文化四轮驱动的综合载体。

加强农业关键技术创新,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近年来,市科技局紧紧围绕我市农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加强相关技术攻关,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不断提升我市设施农业种植技术水平和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同时加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牧业领域中的应用与开发。今年,通过启动实施“智慧农业物联网滴灌控制系统示范应用”项目,开展研制智慧农业物联网滴灌控制系统,完成对试验区域农田的滴灌系统的自动控制及对灌溉数据的自动分析与展现,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进行多层次分析,提高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风险的应对能力。

科普进农村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市各级科协积极发挥科普职能优势,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向纵深发展,特别是加强乡村科普宣传工作。依托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微信公众号等科普宣传平台,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明实践、主题党日等活动,采取把科普读物、实用手册等适应农村生产生活的科普知识送入乡村,传播农作物选种、种植、施肥管理等实用内容,发放合理膳食、防火防灾、疫情防护等宣传册,组织开展农民科学素质竞赛的方式,提升农民科学素养,助推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各级科协精准对接农村发展需求,充分发挥科协系统人才和技术等资源优势,开展各类科技志愿服务,为科普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科协力量。每年市科协都会组织科技工作者、科普专家深入乡镇开展科普传播行活动,面对面地宣传农牧业科学知识,指导农牧民科学种植、养殖、防病虫害,为农牧民现场答疑。这一系列活动为提高农牧民科学素养,服务基层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科技小院”是高校和科研人员驻扎在农村和生产第一线,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是服务“三农”和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平台。通过与农民、企业和政府开展科技创新,指导增产增收,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我市武川县乌骨羊科技小院、和林格尔县盛健乳业科技小院正在建设中,市科协计划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努力搭建科技服务平台,为小院建设提供帮助和支持,加快推进“科技小院”建设,使“科技小院”在服务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赵鑫华]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