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产业“棋”活 脱贫“果”丰

“这螃蟹个大、黄肥,味道一定好极了!”说话间,土左旗善岱镇善岱村贫困户张建军从捕捞箱里抓起一只螃蟹向记者展示……

善岱村虽然耕地面积广,但土壤盐碱化严重,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多年来村民以种植玉米和打籽葫芦为生。近几年,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看着村民日子过得没起色,急坏了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于洋。

“脱贫攻坚,最有力的‘武器’是发展产业。”在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后,于洋认定善岱村想要致富还得以产业化扶贫为突破口,发展规模化合作社项目,这样才能增加贫困户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真正做到让贫困户脱贫、让村民增收。

在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带领下,经过实地考察、结合现状、联系投资、申请贷款,善岱村陆续启动了香菇种植示范基地、非洲雁养殖基地、螃蟹养殖基地等项目,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种植养殖,给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按比例分红。

“我现在是我们村里最后一户贫困户了。去年闺女还差两个月就大学毕业了,没想到得了重病,家里原本就紧巴巴的,闺女这一病,更是雪上加霜。现在好了,扶贫队建了这50亩螃蟹池,我也算是‘劳动入股’,今后只要辛勤劳动一定能脱贫致富!”说到这里,张建军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像这样的产业扶贫模式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贫困户也养成了依靠自己劳动脱贫的良好习惯。与此同时,与已经脱贫的贫困户签订养殖协议,节省资源的同时也能保障贫困户利益。现如今,善岱村除了张建军,其余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首府制定了产业扶贫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立足资源禀赋,开创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扶贫模式。在合作模式上,鼓励扶持贫困户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兴办产、供、销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地区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在利益联结上,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订单种养、保底收购、共建基地、入企打工、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提升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

“承包了合作社的大棚,几年下来,我觉得种植大棚比打工强得多。自从有了这些企业的帮扶,孩子的上学问题解决了,我们家也不再为钱的事情发愁了,如今的日子是越来越有奔头了!”说起企业帮扶的事儿,赛罕区巴彦街道太平庄村村民白元兵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位于赛罕区巴彦街道太平庄村的宝丽鑫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带动农户承包大棚种植瓜果蔬菜,农户不仅可以拿到工资,还能享受到相应的生活保障。

“为了提高本地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水平,我们定期邀请农业专家和农科院的老师进村入户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授课。同时,针对特殊贫困户,我们也会请专业的技术员手把手教,直到他们学会技术为止。”宝丽鑫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玉岗告诉记者。

说起下一步的帮扶举措,赛罕区巴彦街道党工委负责人武俊义说:“我们将根据各村自身的实际情况,把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打造特色扶贫产业。比如,在太平庄村建设一个休闲观光的采摘园区,把村里生产的蔬菜、特色杂粮等农产品放在线上出售。线下可以定期开展农产品大集,把各村的米面粮油、豆腐、小米、高粱等农产品销售出去……”

凭借产业扶贫栽下的“摇钱树”、形成的“聚宝盆”,呼和浩特市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为往日贫瘠的土地注入产业活水,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摘掉了“贫困帽”,踏上了小康路。

[责任编辑:赵鑫华]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