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迈出铿锵步伐 走上繁荣之路—乌达区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纪实

到2019年年底,乌达区精细化工产业占化工产业总产值比重将达到44.1%,亩产出强度将达到400万元,亩税收将达到15万元……精细化工、亩产出、亩税收,从这些词中看出的是乌达区产业的多元化、工业的精细化。与1949年、1958年、甚至2008年相比,乌达区今天的工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迅猛长足的发展,这些是乌达区提前谋划、迎难而上,壮年转型、励精图治取得的硕果。

未雨绸缪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走上经济转型之路

乌达是一个因煤而建、依煤而兴的小城。

煤炭开采是乌达最早的工业。1953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国家几支地质勘探队作为经济建设的尖兵,首先踏进乌达这片古老而荒凉的土地,勘探出了沉睡在这块土地下的宝藏。乌达地区的矿产资源引起了国家的重视。1958年,作为包钢焦煤基地,乌达拉开了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序幕。

然而,历经60年的开采,乌达区煤炭储量由当初的6.6亿吨下降到2013年的1.2亿吨,煤炭资源呈现出了枯竭态势,再加上所辖区域狭小、土地资源不足,这些成了制约乌达区工业经济发展的突出因素。作为先有矿、后有区的老工矿区,乌达城区只是为煤炭工业发展配套的生活区,随着煤炭资源濒临枯竭,长期积累的各类社会问题和深层次矛盾相互交织、日渐突出。

“要土地没土地、要资源没资源,不转型已无路可走。”严峻的形势倒逼乌达区的领导者迎难而上,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走上了转型发展之路。业内人士评价:这是未雨绸缪之举。

2008年,乌达区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典型的资源枯竭地区,率先启动区域转型升级整体布局,紧紧围绕 “由依赖资源向依托资源转变” 的转型主线,提出“以经济转型带动城市转型、以城市转型促进社会转型,以乌达转型带动周边发展”的转型理念,以摆脱资源束缚、提高煤炭就地转化增值率为目标,着力探索出一条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之路。

思路一变天地宽。2008年以来,乌达区按照煤炭资源转化增值发展战略,坚持“煤电化一体化”发展思路、差异化发展理念、循环化发展方向和科技进步引领,工业经济初步实现了由依赖资源向依托资源的转变。

填补自治区化工产业空白的东源科技一体化项目。张志新 摄

以“煤电化一体化”为路径 提升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

从2008年到2012年,在煤炭资源逐步枯竭导致开采量逐年下降与工业迅猛发展的支撑煤炭需求量日益旺盛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乌达区逐渐变为煤炭净输入地区,煤炭由2008年净输出57.3万吨逐渐变为2012年净输入129.9万吨,其间,每年煤炭输入输出净差约187万吨、减少GDP贡献约3.8亿元、减少财政收入约2亿元。

现实情况告诉人们,依赖资源开采促进经济繁荣的简单发展方式越来越不可持续,但是,彻底摆脱煤炭、独立发展又不切实际,于是,乌达区在充分借鉴并利用周边资源优势,避免产业雷同、同质化低端竞争的基础上,提升煤炭就地转化率,实现由依赖资源向依托资源的转变,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提升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是乌达区经济转型的现实需要,它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企业产品的附加值。以2012年东源科技1,4-丁二醇为例,10万吨原煤生产1,4-丁二醇4.8万吨,实现产值85440万元,是直接销售煤炭的26.2倍。在这条产业链中,除去每步产品所需的其他原料成本外,销售1,4-丁二醇较直接销售原煤的利润至少提高10倍以上。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资源转化增值的总要求下,2008年至2019年,乌达区非煤产业占比由47%增长到79.1%;预计至2020年,吨标准煤转化可实现增加值3000元/吨,将是原煤直接输出实现增加值300元/吨(最高值)的10倍,初步实现工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

提高原煤就地转化增值率,煤电化一体化是其重要路径与载体,它以综合能源动力车间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自治区由煤炭资源带来的电力、蒸汽价格优势,有效降低基础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大型传统化工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形成龙头产业集群,为精细化工产业提供稳定充足的蒸汽,形成精细化工产业投资洼地。目前,乌达区正着力打造在自治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煤电化一体化优势产业链,区内大型企业全部建有自备综合能源动力车间,总装机容量达115万千瓦。预计到2022年,乌达区总发电能力达200万千瓦,输出蒸汽约1000吨/时,实现精细化工产业产值220亿元,这将有力地支撑乌达区工业经济的进一步转型升级。

乌海恒业成有机硅厂区。 石历增 摄

以差异化发展为路径 主导区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在转型中,乌达区委、区政府深刻地认识到,发展经济必需紧紧切合地区实际。与周边园区相比,乌达区没有资源优势、没有土地优势,因此,在发展中需要避免同质化竞争;而在乌达,以氯碱、煤焦化工为基础的精细化工可以充分发挥乌海区域产业、资源优势,相对于传统行业具有投入产出强度高、投入产出比大等优势。于是,差异化发展成了乌达区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

在差异化发展产业定位中,乌达区确立了建设农药、医药原药生产示范基地的发展目标,发展高端精细化工。这可以充分利用乌海及周边地区煤焦、氯碱产业集中的优势,又能避免同质化竞争。近年来,乌达区引进的东源科技1,4-丁二醇、恒业成有机硅、佳瑞米草铵膦原药以及卡博特二氧化硅、宜昌兴发有机硅草甘膦一体化项目、源宏医药等项目均属于高端精细化工,到2018年累计实现总投资154.1亿元。

差异化是发展高端精细化工的前提,为之提供的服务需随之改变。于是,乌达区实现了由优惠政策向优化环境转变。近年来,乌达区将大部分财力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园区传统配套设施为基础,率先高标准规划建设蒸汽、天然气管网,精细化工专业污水处理厂等,到2018年累计投入20亿元,初步形成了自治区首个精细化工基础设施全配套园区。到位的基础设施营造出了优良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秀的企业入驻,为乌达区选商择资打下了良好基础。

发展精细化工必须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只有实现循环化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实现区域的零排放。近年来,以君正、宜化、东源、恒业成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实现了企业内的小循环;园区企业的部分副产物互为原料、形成了企业间的中循环;高端精细化工企业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在周边工业园区中均能采购,形成了园区间的大循环。乌达区致力于站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对高端,初步实现了企业内小循环、企业间中循环、区域间大循环的发展格局。

乌达文旅产业兴起。 郝飚 摄

科技创新牵手“互联网+” 共同助力产业提档

创新驱动是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乌达区始终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带动支柱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转变,逐步提升产业层次和区域核心竞争力,同时,借力“互联网+”,共同助力产业提档升级。

科技创新优势在转型发展中逐渐显现,它降低了投资和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效益和发展潜力,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提高节能减排成效。到2018年,乌达区拥有自治区级研究中心9家,自治区级企业研究院3户,申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技术34项,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86项、76项,科技成果鉴定47项,美国杜邦、中国成达、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国际一流企业、科研院所和园区企业达成了固定的科技合作关系。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传统实体产业为基础的“产融云研”协同构建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应运而生,推动产业生态优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成大势所趋。2018年9月7日,落户于乌达区的西北化学网正式与公众见面,它将金融、科技有效结合,帮助企业把原有线下贸易线上化,降低企业流转成本、提高效能品质,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的四流合一。

精品农业兴起葡萄酒庄休闲采摘游。 海东 摄

科技创新牵手“互联网+”,推动着传统化工企业转型升级。西北化学网的引进增加了政府扶持企业的新路径,通过吸纳企业进入平台为企业提供融资、技术、管理方面的便利、解决系列发展难题,助力企业长远发展;以“互联网+化工”为切入口,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使产业链由简单的空间集聚向互联网专业化、系统化集聚。其间,政府扶持平台、平台让利企业,政府通过平台支持企业的发展,实现了企业、平台与政府三方的共赢。

2008年到2018年,在这一经济发展周期的十年间,乌达区工业经济转型成效初显,产业结构逐渐合理。工业园区内落户企业51家,园区内投资总规模达350亿元。预计到2020年,乌达区将努力建成产值超300亿元的新型工业化园区,经济总量进入自治区旗县区前列,非煤产业占工业总量的比重达到70%以上,医药、农药化工产业比重达到50%以上,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建成全国重要的氯碱化工生产加工基地和自治区西部精细化工城。

乌海危化企业消防演练。 海东 摄

卡博特恒业成年产8000吨世界级气相二氧化硅项目投产。 郝飚 摄□王秋华

回看来时路,在经济转型中,乌达区不畏泥泞、不畏艰险,在重重困难间,以长远发展的眼光、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迈出了铿锵步伐、奋力前行。

如今,站在这个伟大时代的新起点上,乌达区满怀希望、意气风发,结合形势、环境变化,结合环保、安全发展,进一步理顺发展思路,推动传统产业做优存量、提档升级,产业赋能、集群发展;把好企业入驻园区的源头关,统筹发展、优化服务软环境,提升地区长久竞争力,实现比较优势向绝对优势过渡,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腾飞。


[责任编辑:郭鹏飞]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