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石敢当曾是位勇将

插图 王进城

□刘永加

人们在住宅的外屋角十分醒目地摆放“石敢当”,此习俗在我国的某些地区至今仍很盛行。石敢当是自古以来我国民间一种重要的保护住宅、祈福美好的民俗现象。除了在住宅墙外,街巷口、桥道要冲,也会立这么一块石头,其目的无非就是禁压不祥之物,祓禳灾祸,保佑人间太平安定,百业兴旺。据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卷十记载:“国朝王渔洋山人(王士祯)《夫于亭杂录》云: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泰山石敢当’五字。”事实上,这种习俗不仅在齐鲁盛行,也遍及全国其他地区。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石敢当还曾是一位勇将。五代时期的勇士石敢,勇猛无比,他善使一种叫铁槌的兵器。在后唐潞王李从珂叛乱中,石敢为保护石敬瑭而英勇战死。据《旧五代史·高祖本记上》记载:“晋高祖镇常山。唐明宗召赴阙,会闵帝出奔, 与晋高祖相遇于途, 逐俱入卫州,泊于邮舍。闵帝左右谋害晋高祖,帝(后汉高祖刘知远)密遣御士石敢袖铁槌立于晋高祖后。乃有变,敢拥高祖入一室,以巨木塞门,敢寻死焉。帝(刘知远)率众尽杀闵帝左右,逐免晋高祖于难。”这里记载的是,当时后唐凤翔节度使李从珂,乃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养子,屡立战功,被封为潞王,因为后唐闵帝李从厚(即李嗣源的三儿子)要削藩,便将李从珂调往别处,致使其发动叛乱。李从厚从京城逃出,途中遇到了正要进京护驾的成德节度使石敬瑭,而李从厚的左右却要谋害石敬瑭。为了保护石敬瑭,衙内指挥使刘知远就派遣手下勇将石敢来保护石敬瑭,结果,石敢英勇战死。刘知远率兵把李从厚的左右全部杀了。对此,《新五代史》里也有记载。那么,石敢怎么又成了石敢当了呢?明代永乐中日照县知县杨信民在其《姓源珠玑》一书中有记载:“五代刘知远为晋祖押衙,潞王从珂反,闵帝出奔,遇于卫州。知远遣力士石敢当,袖铁槌侍。晋祖与闵帝议事,知远拥入,石敢当格斗而死,知远尽杀帝左右,因烧传国玺。石敢当生平逢凶化吉,御侮防危。故后人凡桥路冲要之处,必以石刻其志,书其姓字,以捍居民。或赠以诗曰:‘甲胄当年一武臣,镇安天下护居民。捍冲道路三叉口,埋没泥途百战身。铜柱承陪闲紫塞,玉关守御老红尘。英雄来往休相问,见尽英雄来往人。’”

杨信民把石敢演绎成石敢当,是有出处的。石敢当一词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唐训诂学家颜师古给予的注释是:“卫有石蜡、石买、石恶,郑有石制,皆为石氏。周有石速,齐有石之纷如,其后以命族。敢当,所向无敌也。”从颜师古的注释来看,古代有很多石姓的名人,十分勇猛,有的甚至所向无敌。因而,石敢当就成了威猛勇敢的象征,进而演绎出石头本身具有神奇威力,可以百毒不侵、所向披靡,自然也就成了人们的镇宅之宝。

到了宋代,南宋江宁知县王象之的《舆地碑记目》一书记载:“兴化军有石敢当碑。注云:庆历中,张纬宰蒲田,再新县治,得一石铭。其文曰:‘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唐代宗大历五年,县令郑押字记。’今人家用碑石书曰‘石敢当’三字镇于门,亦此风也。”可见石敢当刻石至少在唐大历年间就出现了,不过这时的石敢当是埋在地下的。

那么,什么时候石敢当前又加上了泰山二字呢?在泰山,流传着这样一个民间传说:泰山上有位叫石敢当的小伙子,靠打柴度日。石敢当胆大力壮,武艺高强。一天,他进城卖柴,见城里贴着王员外的告示:谁能为他家降妖,拨一半家产为酬;若未娶亲,则许配女儿为妻。原来,不知何处跑来一怪,每晚闯进王员外家的宅院,把王家小姐折磨得奄奄一息。王员外请来道士贴符驱妖,却一点也不管用,这才张榜征求高人。石敢当决心为民除害,就上前揭了告示。来到王员外家,他手执宝剑藏于小姐房中,当妖怪来时,他举剑大喝一声:“泰山石敢当在此!”妖怪一听,吓得一溜烟跑了。后来石敢当就当了上门女婿,日子过得很好。谁知,那妖怪又跑到别的地方去祸害百姓了。人们听说石敢当能降妖驱邪,便纷纷前来请他去降妖。于是,石敢当一到,妖怪就溜了,却又跑到别的村去祸害。对此,石敢当的妻子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何不叫人把你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放在村口和宅墙上,兴许能除妖呢?”石敢当一听,觉得有道理,连忙告诉大家。于是,人们都在村口立起“泰山石敢当”的碣石。从此,妖怪再也不敢进村祸害人了。“泰山石敢当”便流传下来了。

传说归传说,毕竟只是人们美好愿望的一种体现。其实,加上泰山二字,其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泰山本身的力量和文化传承,据《礼记·曲礼上》载:“假尔泰龟有常,假尔泰筮有常。”唐·孔颖达注释:“泰,大中之大也。”古人素有崇奉五岳之俗,而泰山又是五岳中地位最高的,故有“五岳独尊”之说。从秦始皇开始,古代帝王常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以显示自己统治的威力,借以巩固其封建统治。所以,石敢当前加“泰山”二字,是想为其增添泰山神力,以求镇鬼辟邪之时更加所向披靡。

在清光绪三十二年刊刻的《集说诠真》中记载有:“今城厢第宅,或适当巷陌桥道之冲,必植一小石,上镌‘石敢当’三字,或又绘虎头其上,或加‘泰山’二字,名曰‘石将军’。”可见,石敢当之前加泰山二字的习俗,至少在清代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石敢当,无论是勇将,还是一块石头,它所承载的传统文化气息,和其他中华传统文化一起,滋养了中华民族,使得我们得以生生不息,愈挫愈勇、愈加强大。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