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一犁春雨

几日阴雨,阴倒是实的,雨就有些勉强了;要像古人说的“一犁春雨”,尚达不到。比而推之,状其为“一锄春雨”,倒是实在。

雨太少了,去年冬天雪少,今年春天雨也不多。陕南的朋友发来微信,说春上雨少,明前茶的嫩叶迸出得也艰难。又有朋友从陕南古镇回来,说今岁的油菜花还没长起身。山南山北的山沟里,也很少能看到丰沛的溪水。

雨水都去了哪儿?不光鱼儿离不开水,其实所有生物,无论动物还是植物,都离不开水。春季,雨水尤其金贵。当年杜甫逃难蜀城,不由得替农人担忧,有《春夜喜雨》诗。在杜甫眼中,此时的雨,实在是好雨;因为它巧合时令,懂得这个时候,它该降临。不但适时降临,还巧择时机,在农人酣眠的夜晚,方伴着微风,悄悄落下。如此通灵之雨,知节体人,润物无声,于天下苍生,实在是有甘霖之恩了。

春雨可贵啊。雨是如何形成的呢?西汉哲学家董仲舒认为,雨的形成是“阴阳二气之初蒸也,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团攒聚合,其体稍重,乘虚而坠。风多而合速,故雨大而疏,风少则合迟,故雨细而密”。他说雨的形成是阴阳二气蒸腾交融产生的,这正是如今科学上解释的暖湿气流遭遇了寒冷空气。至于说到雨滴的大与小,大的雨滴是风大,雨滴在空中相合形成的。没有风或风较小的话,雨珠则少有彼此融合,也便就是细雨了。春季少有大暴雨,牛毛细雨是常态,故而春雨常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对于大半个中国北方地区来说,春季都是少风的季节,所下的雨大都是细雨。这样的细雨,对于农田来说,便如同甘霖一般。

四季交替,时序更迭,春种秋收,农夫多功。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耕时节,雨水尤为关键。农人的经验,播种季节地里的墒情一定要好。或是去冬有足够的大雪,所谓的“瑞雪兆丰年”;或为今春有适时的春雨。这里的春雨,不但要适时,还要足量,墒情要好,如此种子才能够种下去,种芽才能够生出来。应该是多好的墒情呢?古人的经验是:一犁春雨。一犁的春雨降下来了,农人整理好田地,前耕后种,种子趁势入土。这样的墒情下,作物的种子,就会顺利发芽,农人一年的收成也便有了指望。

“天上碧桃和露种。”晚唐诗人高蟾写的这句诗,讽刺的是当朝的科举黑暗,然借指春日农人的适时下种,却是一般道理。种子,是要趁着墒情,及时下种的。否则,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此时,一犁春雨的墒情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南宋名臣袁甫有诗:“一犁春雨趁农耕。”这个“趁”字用得好。“趁”有随机、巧妙利用机会的意思,正说准了春时春雨和播种相配合的关键。看来,袁甫是一个懂农惜农的好官。“一犁春雨”,多好的农耕词汇哇!它湿漉漉、油汪汪的,腐熟以后温温地铺好了土地的产床,等待着即将入土的千万颗种子。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而何时再有春雨呢?是今夜,还是明晨?其实农人的心田里,期盼许久的霏霏细雨,一定已从天宫出发,奔赴在降落的路上了。听,春雨的脚步近了!春雨飘落在迷雾一般的田野上,无声有息……农夫的额头,凝固的皱纹开始舒展了,一口口吐出的烟雾,渐渐拂出了古铜色的笑意。农人的希望,伴随着眼前的春雨,开始着床了。(陈嘉瑞)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