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春联中的年味

那真是春联的海洋啊!红的纸、黑的墨、金的粉,与龙飞凤舞的线条美,交相辉映在冬日暖阳下鳞次栉比的屋舍前,人们的心情便氤氲在写春联、贴春联、赏春联的愉悦中。

春联是国人喜迎新春佳节最传统的习俗之一,其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抒情,寄予殷殷憧憬,辟邪除灾,迎祥纳福,备受民间推崇。据传,春联起源于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曰“桃符”。宋代以后,桃符由桃木板改为春贴纸,除夕贴春联之习俗在民间已十分普遍,因此便有了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感慨。

位于镐京遗址的家乡,更是将春联作为传统文化现象世代传承,而今尤盛。每年除夕一大早,全家男女老少都会一起动手,清扫的清扫,擦拭的擦拭,将房前房后、屋里屋外打理得一尘不染。继而,七手八脚将家中最好的桌案抬至头门,依次摆出裁剪齐整的春联纸、浸润适度的毛笔、调拌均匀的墨汁或者金粉。写春联的好戏正式开场啦!

自家春联自家写,当然意义非凡。为了拟出与当前境况和新年愿景合拍的联语,举家动员,煞费苦心,只待除夕之日“一飞冲天”。内容有了,由谁执笔更为合适呢?能提起毛笔的人,成了香饽饽。此时,即令再是“一笔好写”(当地人夸赞书法水平高的人为“一笔好写”)的长辈,都会委托初出茅庐的晚辈来完成这项光荣的使命,以此体现家族兴旺、后继有人。诚然,也有无法胜任拟联语、书春联的家庭,主家自有办法:先是恳请长于文字、通晓平仄且对自家境况、来年愿望有所了解的学究代拟三五条,从中选出最中意者;继之,邀约周边“一笔好写”先生于除夕吉时登门挥毫,吸引得书法爱好者层层围观,喝彩不断。

贴春联是十分郑重的事情。细心的女主人端出亲手熬制的糨糊,指导儿女沿着春联边沿均匀涂抹之后,这才由男主人按照上下联和横批的顺序,粘贴在门框适中位置。末了,点燃一串脆响的鞭炮,正可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啊!最隆重热烈的时刻,当属赏春联了。后半晌,伴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穿新衣、戴新帽的乡党们,搀老携幼,挨家挨户赏春联,品评着浓缩了主人治家经历的春联内容,以及由此引发的逸闻趣事,好似品尝着丰盛的文化大餐一般津津有味。

去年,老赵家上联贴的是“薄田半亩耕冬夏”,下联“秃笔一支写春秋”,横批“乐在其中”,吸引着观者的目光,议论纷纷,啧啧赞叹。主人是一位退休还乡教师,在后院开垦出半亩小菜园,自种自收,怡然自得。间隙,重温青年时期文学梦,“方田”耕耘,写不尽的古往今来。这副春联,正是主人发挥余热、安享晚年的幸福写照。

在大胜家新盖的气派的门楼上,张贴着“顿看平地楼台起;忽送高峰紫气来”。大胜这几年在外跑建筑,从最苦最累的小工干起,以苦为乐,苦尽甘来,去年金秋终于拆掉了年久失修的老宅,盖起了二层小洋楼。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之真谛。

“飞针走线织锦绣;鸟语花香映福门”,是三丰家的春联。主人得意地说,春联是他家念高中的儿子编撰的。三丰吃得苦,脑子活,前几年开办手工刺绣加工厂,货真价实,备受欢迎;去年又承包了几十亩河滩地,栽种盆景花卉,订单多多。问他去年收入几何?他憨厚中带着狡黠,笑曰:“这可是我们家的商业秘密,不可泄露!”

在号称“小香港”的村南头商业一条街上,这样一副长联映入我的眼帘。上联是“一葱二蒜三姜四醋五酱六盐七碟八碗都齐了”,下联是“大舅二大三姑四姨五亲六故乡党邻里请上座”。经问询,方知是邻县“八大碗”老铺在此新开张了分店,味美价廉,顾客盈门,令人好不眼馋!

去年,我从村东头到村西口,再从村北到村南,一路赏联一路感慨。既欣赏了书法艺术,又学习了治家经验,更增进了乡党友谊,可谓一举多得。那么,今年的春联又将如何书写呢,意犹未尽的我殷切期盼着。(赵刚)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