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居家笔记|这个我 也是你

我哥在江城,我在青城。

江城是武汉,青城是呼和浩特。

这恼人的疫情,

2020年折磨武汉,

晃晃悠悠绕来绕去,

又来到呼市。


依稀往梦似曾见

犹记20年春节时,我在临河岳父家过年。三十晚上,大家包饺子看晚会,彼时儿子还小,里里外外给我们递饺子皮送成品,鼻洼沾满了面粉,像极了《京剧大联唱》里面的丑角,摇摆着配合着电视里咚咚锵锵的鼓点儿。

那时候的我,其实心中一直忐忑不安。

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就像突如其来的黑云,一切都是未知,谁也不知道会怎么样。

家庭群保持着默契,没人敢问,因为实在不想增添焦虑的氛围,只是心照不宣的每天关注报道,或者私下里给我哥打电话。

其实无论什么事,只要没有身处其中就难以共情,哪怕是我们最亲的人,怀着最真的心。

所幸历尽艰苦,武汉云开日明。

就像我哥家过年时候贴的对联横批一样“紫气东来”!


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已经历两轮疫情。

现在到了相持阶段,再脆弱的人,也练成了金刚不坏;再精致的人,都在意起人间烟火。

朋友圈微信群里,有的每天感叹,有的专信谣言。

有向往自由,天天吐槽,想去广阔天地撒野的;有一个老爷们儿在家把俩孩子带的阳光向上,非常充实的;有晒美食的;有视频约酒的;有提前拜早年的……


我看到之前在旅游圈特别成功的朋友,现在不得不暂时做些带货的行当,虽不说话,但字里行间能看到写满无奈。

我也看到社区群里,时不时被拉进一个大神,发着各种“惠民菜包”消息。

我看到楼下的同单位兄弟一直在做志愿者,每天早出晚归,两眼通红,分发抗原,维持秩序。疫情中,我看到每个人都活成我自己,我也活成了每一个人。

居家办公,不能出任何纰漏,而要比平时更加仔细;儿子头发长了,我变身托尼老师,手艺愈发娴熟;到了饭点儿,我是红案白案一把抓的厨子;上网课,我是超龄旁听生,兼职课后辅导员,有时父慈子孝,有时雷烟火炮;夜间人少,我是体能教练,怕孩子发胖领他绕小区四处乱跑。

这个我,也是你,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


老师打过电话来,详细询问孩子封控期间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态,并再三强调家长可随时致电老师解决任何学习及心理问题。

孩子妈一直闭环封控在单位工作一线,上级领导打过电话来,询问工作情况和存在的困难,进行心理疏导。

单位群每天都在进行工作交流,大家保质保量干活儿,更加严谨。毕竟你不容易,单位也不容易。

其实谁都在参与,都在坚守,都在期盼。


我们可能在居家防控的日子里,领悟了很多东西,参透了诸多道理,都想着这段时间结束了要怎样怎样……

然而,也许不久以后,或者很久以后,人群熙熙攘攘,街上车来车往,我们照例还是要投入到和封控前一样的生活里:谋生、职场、鸡娃、买菜做饭、讨价还价这些里面去。


紫气东来

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之华山论剑》有歌词“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或者另有高处比天高”。青城疫情至此,但愿这是“世间此山“最高的一次吧。

呼和浩特人是爱这座城的。

十月起,我所能看到的呼和浩特人一直在努力配合,虽然这个过程有抱怨,责备,怪话;在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有不为人知的煎熬,心酸,苦痛。

但是真的一直都在配合,大家都想着,再熬一熬,一定会有紫气东来的那一天。

疫情也该往下走了。

我把陪孩子下楼锻炼时一起采的爬山虎种子、紫花地丁种子、吃完的倭瓜籽一股脑种在阳台的盆景盆里,儿子按时浇水,十来天过去了,盆里高高矮矮,长的倒也热闹泼辣。

做核酸回来的路上,我让儿子捡了一根枯树枝插在已经扯蔓的爬山虎旁,外面很冷,家里很热,用不了多久,爬山虎、紫花地丁,倭瓜应该都会开花了……


作首诗吧

我不是隔壁吴老二,

为什么我的嘴里常流口水?

因为我,

馋的就是那一股烟火气十足,

恰到好处的饭馆味道。

这要解封能下馆子那天,说啥也得素素的来个溜肥肠儿先!(北乔峰)

[责任编辑:章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