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传统与现代辉映,独具风华 ——浅谈杨清茨散文集《何曾东风旧》

传统与现代辉映,独具风华

——浅谈杨清茨散文集《何曾东风旧》

文/ 宋然

当下所处的新时代,是大有作为的时代,也是文学重新启航的时代。近年来,散文诗歌在反映时代风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坚定文化自信有重要的意义。反映人民心声、讲好中国故事,作家要传递时代精神与道德理想,推出更多有生命力的作品。散文和诗词文化在今天依然能够绽放迷人光彩,为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温暖的文化力量。

前些日子回到北京,与好友清茨约定到她“玄一精舍”在北京东城二环里东花市四合院相聚,得知她准备已久的散文集《何曾东风旧》即将付梓,未等发行已预订出好几千册了,我由衷的感到喜悦,这是读者粉丝对她作品的喜爱和认可。事实上在两年前,出版发行了诗集《玉清茨》,就得到过文学大家们的一致好评和赞赏。平常也在各大报刊杂志新闻媒体发表一些美文和诗词,因此,作者早已是文学艺术界的文化名人了。

清茨出生在江南,端庄典雅秀丽大方,肤若凝脂,气若幽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就是对她很好的形容,她是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江南美女,也有北方人的豪情仗义,喜于助人。当她发给我电子版的书稿后,我从头到尾仔细地阅读,被她那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深深的吸引着。其作品立意新颖别致,思想性艺术性哲理性相统一和谐,相辅相成,她的诗书画亦是如此。

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有文化自信,要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清茨无疑就是一个中华文化很好的代表,中国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赋予了她新的使命。多年来,作者深耕于传统文化领域,不仅诗书画样样精通,还对茶紫砂和佛学等文化进行了研究,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具有新时代的文化内涵。这部散文集有江南烟雨的空濛,青石板巷的小桥流水,古风古韵;还有北方秋水共长天一色,落日长河,大漠孤烟的空旷,从而可见作者对游历祖国大好河山的挚爱情怀。

读清茨诗词散文、看画、赏书如明月清风,淡香雅致,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她是文学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又似一股涓涓清流,如同她的名字一样,玉般完美无瑕。作品《梦回红楼,明月前身》曾在新闻网发表后,众多读者点赞转发收藏,好评如潮。也许上苍注定她就是红楼梦里的女主,一转身便穿越了前世今生,我想前世的女主也未必有清茨姣好的容颜吧!她的心灵清雅的似芳荷,写字画画读书诵经喝茶,不被世俗所染。在这篇《共期春光灿烂时》写道:“我从不养宠物,总觉得人与豢养的动物之间有着前世特别的因缘,兜兜转转轮回多世又久别重逢。见不得养熟后的生离死别,平心而论,我还算得上是一个爱护动物的人,时常会放点粮食、水什么的给鸟儿、野猫、流浪狗之类的吃吃,甚至还会特意掰点小面包、饼干屑给蚂蚁做餐。常有别家的鸽子来我家窗台散步,瞅着我,大有含情脉脉之态,对我不停地“咕咕”叫。偶尔还会有别家的小猫用爪子使劲挠我家的门,打开门后,立即卧地各种卖萌朝我撒娇,索求一抱”。善于抓细节描写,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使人物鲜活,还有情景交融的意境营造。

作者应用强烈对比的写法使文章情景交融,又像镜头由远及近的在移动,写景的层次感、色彩感。例如,“屋外寒凉,黝暗的夜色完全覆盖了远处的楼群屋舍,近处的人群树影。飒飒寒风呼啸,灌了人满脸满身,巷口树群虬枝乱舞。外面依旧鞭炮阵阵,欢声笑语从未断过,时而爆出一阵天真的大笑,孩子们在灯火下玩得乐不思蜀。许是腊月寒风凛冽,许是燃放烟花须得来回奔跑躲避,他们的小脸满脸绯红,眼睛皆如夜空中的星星,闪闪动人。”优秀的散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从场景与细节处汇聚起庄严而宽广的情感之河,它打开了散文丰富的层次与空间。

散文和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时代活力,是文化创新创造的宝贵资源。成为传达理想价值、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给生命以丰厚的馈赠,给人生以深沉的激励。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基因,成为诗意人生的写照、家国情怀的寄托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艺术结晶。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对安顿个体心灵、涵养民族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支笔写一阙青春,一页纸藏一个故事,一本书诉一段历史的记忆。作者从诗词集到散文集,笔锋所至、皆是华彩,以文字铭记过往,以笔墨书写辉煌日常。她的笔端写就从万物之始自然的力量、季节的样子、那些花儿、那些生活、那些旅行细小又不失高雅的情怀,别有一番风味。作者将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事小情从容道来,细碎而趣味盎然,素朴而耐人寻味,无不充盈着对人间万物深沉的热爱,具有打动人心的抒情意味和哲理感悟。全书行文自然不羁,文字看似叙述平淡却见深情。所以,立体而饱满。

厚重的散文精品,为当今文坛増添异彩。作者深情的描写,抒发出与时俱进的正能量,给人以蓬勃向上、为国奋斗増添了壮志豪情。作者谈到在创作大型音乐诗剧《血沃中华》的红色题材中的坚定信仰,这就不得不提出写作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问题,心系祖国命运,担当责任使命。思想与艺术个性的挥洒,对于散文诗歌写作来说非常重要。丰盈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无疑是散文作品缺一不可的两个翅膀,只有凭着这翅膀,才能高高地飞翔,最终得以在读者朋友的心里久久地回味,涤荡和升华人们的精神世界。在文字徜徉中获得内心幽微处的共振。

散文集《何曾东风旧》,文中每篇每章都注意选准视角,紧盯生活的源泉。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可以亲切地诉说自己内心的喜悦和追求,坦率地倾泻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往事记忆追寻。如在追寻往事《那年的烟花》写道:“提到我,姑母脸上的一丝愁云又散去了:别说,咱囡囡学习好,灵的,这标致的模样真随了我年轻时候了,上次隔壁陈阿婆还说你那小侄女,啊哟,不要太好看喽,活脱脱的小雪仙呀。”可以用平常视角,栩栩如生地描述某种独特的平常生活风情,作者真挚的情感,就这样凝聚笔端,所抒发的情感很自然牵动读者的心。无论是亲历亲见,还是间接获得的故事,可以说篇篇都浸染着作者真挚的情感,不矫揉、不忸怩、不虚假。是靠真挚情感,拨动读者心弦,散文创作多侧重于抒发内心的情感世界。

这样的写作态度和追求值得称赞,她用情怀完成着心灵追问,用深刻充实着审美内涵。这些都与作家的修为、阅历、思考相关,但流露出的是基于精神体察下的抚慰,是依偎亦静亦幻的喜悦。用内向探寻的写作方式,淡然自若地写就着生活、人性和情感,作家文字中所具有的精神指向,有意境、有滋味、有个性、有审美,不由要感慨作家的视野,似乎能把所有的物象纳入笔下。让文字铺陈着穿越中的浪漫观照,激发人去思索和感动。多维度的书写全然融合在丰富场景中,也让各种故事读起来颇为有趣。文中的境界是时空维度的延伸、是情感在场的解读,是精神感受的思考。这样的审美走向充满自然情趣,有着唐宋诗词的古典意味,又不乏烟火气息下的现代之美,刹那间就让人明白了这种内心的叩问,美的力量中被赋予了寻常百姓生活的味道。

“时光未染繁华色,岁月初遇花开时”,品读《何曾东风旧》散文集就像在安静中感悟人生,为的就是走过这一路的凡尘,静享一刻闲暇的时光,独处时让自己放松,云淡风轻的人生,是心向美好,岁月轮回,流年辗转,人生也是一场不可逆的旅行,经过春夏秋冬,拥有着生生不息精神上的文明。

杨清茨/散文集《何曾东风旧》的作者

宋然 女,诗人、作家、编辑、知名资深新闻媒体人。出生于呼和浩特,现居北京。新华网、人民网、网易、百度、腾讯、搜狐、今日头条等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发表作品数百万字。担任六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国家的孩子》总制片兼总撰稿,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一个红色后代的人生传奇》在《内蒙古画报》上用蒙汉双语刊登,同时被收入内蒙古自治区文史资料;所作诗词被《鸭绿江·华夏诗歌》选登在名家在线栏2021年第一期。人生格言:人活着要为社会和人类奉献微薄力量,让点滴的爱汇聚成海。

供职于人民日报《人民周刊》杂志社。

[责任编辑:贾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