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难忘莜面情

看了这个标题,读者可能会感到奇怪。是的,母亲每次说起有关莜面的“轶事”,每次我们也会笑得前仰后合。

那是50多年前的事啦。1958年,北京丰台铁路医院整体搬迁到了呼和浩特,成立了呼和浩特铁路医院。在医院当儿科医生的父亲随医院支边来到了呼和浩特。第二年我们全家人也从北京搬到了呼和浩特。那一年,我刚刚五岁,许多事情还记不住。据我母亲讲,一到呼市,我们就搬进了四合兴的铁路平房家属宿舍。开始我们很不适应呼市的生活。在北京我家住的是宽敞的四合院,到呼市则是一排排的“穿衣戴帽”式的平房,即上下四面是砖瓦,其余都是土坯的房子,而且房子的墙壁是泥浆抺的,还没粉刷,黑黢黢的。最不适应的还是饮食习惯,在北京吃的是白面大米,到呼市后,粮食供应以粗粮为主,还有莜面。我们全家人从来没见过莜面,更没吃过莜面,母亲也不会做。面对莜面,母亲束手无策。好不容易跟呼市人学会了,做出来却全家人都不爱吃。我当时懵懵懂懂的,不懂事,我刚上小学的大哥和二哥可不干了,天天嚷嚷着要回北京。二哥最有意思了,嘟囔着小嘴说出了令人喷饭的话:“这里不好,吃莜面,还住莜面房子,我想回北京!”

童言无忌,“莜面房子”是指墙壁没有粉刷过的房子,因为那颜色真的和蒸熟的莜面差不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慢慢地习惯了吃莜面,而且慢慢地觉得莜面还是很好吃的!

二哥上山下乡时,在农村待久了,口味大变,最喜欢吃的是莜面。冬天农闲时,二哥回家总会带一袋农村新鲜的、当年生产的莜面,还亲自动手给全家人做。二哥做莜面的“手艺”比母亲要强,做的好吃多了。每当家里吃莜面时,母亲就不由自主地将二哥住“莜面房子”的轶事拿出来“晒一晒”,逗得全家人哄堂大笑……

变化最大的是我父亲。退休后父亲得了糖尿病,对糖尿病人来说最健康的主食就是莜面,于是,父亲多年来一直坚持吃莜面,有时一天吃两顿莜面。别说,还真灵,自打吃了莜面后,父亲的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一直没犯过。这应该是莜面的功劳吧!母亲跟着父亲也顿顿吃莜面,莜面成了老两口晚年的最爱。

俗话说“二十年穿衣,三十年吃饭”,母亲做了一辈子的饭,厨艺人人夸,但唯独莜面做不好,这可能是前30年养成的习惯吧。好在改革开放后,市场搞活了,到处有卖蒸熟的莜面,父亲吃莜面,母亲都是买现成的。

如今我们兄妹三人也都退休了,聚在一起,我们经常吃莜面,那是对已故父母的怀念,也是对新家乡内蒙古的热爱!

每年清明节扫墓时,大哥总会关照一句:“别忘了给爸妈供一碗莜面!”(闻家蔷 高培萱)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