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看陆游如何以诗书教子孙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妇孺皆知的诗是陆游爱国诗的经典之作,这是一位伟大爱国诗人的绝笔,这是一位八十五岁老翁在生命尽头对儿辈们的谆谆遗嘱。诗人临终前牵挂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遗憾没有看到祖国统一。这首催人泪下的诗作让人感受到强烈的爱国热忱,爱国精神贻及子孙光照千秋。

勤于读书写作的陆游给后人留下九千三百多首诗作,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梁启超读罢他的诗集后赋诗一首:“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壮怀激烈的陆游一生不变“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终生不改“一片丹心报天子”的志向。他也是一位教子有方的父亲,他著有一部《放翁家训》,还写了200多首教子诗词,这些诗词循循善诱苦口婆心,有“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的叮嘱,也有“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的教诲,他不要求孩子们为官为宦显达,只要对国家对亲人有诚实不欺的品格,当个自食其力的农民也是好的,这也是保家之道,“保家无异法,一念勿萌欺”。我从《剑南诗稿》择读近200首教子的诗词,仿佛当年聆听父亲娓娓说道自己一生的生活经验,苦口婆心的训诫透着慈祥的爱意。当年父亲用朴素的土默川土话讲着深奥的大道理,而陆游则用诗化的语言讲着朴素的道理,像润物无声的春雨一样滋养心田。

先说说《放翁家训》,这部不到4000字的家训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陆游四十多岁时壮年所写,后一部分写于八十岁左右。《放翁家训》要求子孙要承继勤俭持家、为官清廉的家风,告诉子孙们“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告诫子孙们不可蝇营狗苟去求取富贵,“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尚无堕厥初”;陆游还提倡薄葬从简、墓志求实的思想,反对“张设器具,吹击锣鼓”的大操大办丧事的习俗。

在《放翁家训》里陆游还讲述了各种为人处世的道理。他在家训里教育孩子们以善为先、虚己待人,“人士有吾辈同行者,虽位有贵贱,交有厚薄,汝辈见之,当极恭逊。己虽高官,亦当力请居其下”,我想了一下我父亲当年就和我说过“逢人低三分”的道理。他告诫子孙不能贪口福而杀动物,这一点有识之士都会告诫子孙,比如清代郑板桥写给堂弟郑墨书信,就要求他教育儿子不能凌虐动物。陆游还告诫子孙切不可有害人之事,切不可与人争竞,“吾生平未尝害人。人之害吾者,或出忌嫉,或偶不相知,或以为利,其情多可谅,不必以为怨,谨避之,可也。若中吾过者,尤当置之。汝辈但能寡过,勿与贵达亲厚,则人之害己者自少”;陆游从常人的习惯来分析贪得的原因,“至若常人之情,见他人服玩,不能不动,亦是一病。大抵人情慕其所无,厌其所有”。因此陆游让子孙们想一想“但念此物若我有之,竟亦何用?使人歆艳(羡慕),于我何补?如是思之,贪求自息”,贪求一些无谓的东西有什么用呢?只能背负贪得的名声。

“我老空追悔,儿无弃壮年”,陆游告诫子弟抓紧光阴干有益之事。因为光阴可惜,“人未四十,未可著书。过四十又精力日衰”, 干事的时间并不多,“人生才固有限,然世人多不能克尽其实,至老必抱遗恨”。对于聪明的孩子“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这样有十多年就会培养孩子好的志趣。熟读经学陆游在诗训里也经常提及,他告诫儿子们“六经如日月,万世固长悬”,经时“惧如临战阵,敬若在朝廷”,陆游认为读经“此是吾家事,儿曹要细听”,他叮嘱孙子陆元敏说“学问参千古,工夫始一经”“学贵身行道,儒当世守经”。

陆游特别看重自家的清白家风,要把这种家风世世代代继承下去。他在《示子孙》一诗中说“为贫出仕退为农,二百年来世世同。富贵苟求终近祸,汝曹切勿坠家风”,告诉子孙们陆家祖上就有不事伪国苟取富贵的先人,子孙们无论务农出仕都要承继不贪图富贵的家风;他赞赏爱读书的儿陆子虡说“好学承家夙所奇,蠹编残简共娱嬉”,在房子的西边陆游远眺夕阳,看到小儿子继承了自己读书的爱好,非常高兴后继有人,“嗟予久合堕鬼录,怜汝犹能读父书”,陆游告诉子聿“永怀吾祖起家初”;看到孙儿陆元用学诗有成,他赞赏“会看神授如椽笔,莫改家传折角巾”,折角巾就是文士之冠。对这种诗书继世的儒风陆游特别看重,在《示元敏》一诗中说“宁论绶若若,且喜佩青青”,青青代指读书人的服装,在写给儿孙的诗不止一次提起“吾家太傅后,衿佩盛青青”“入塾尚忆青青衿”,诗书继世这是陆游的理想,“累叶为儒业不隳,定知贤杰有生时”。

教育孩子们安贫乐道勤于学业,这也是陆游诗训的一大特点。读书就是读书,不要想着求取功名富贵,要像颜回那样箪食瓢饮陋巷读书而不改其乐,《冬夜读书示子聿》云“读书万卷不谋食,脱粟在傍书在前。要识从来会心处,曲肱饮水亦欣然。”陆游苦口婆心地教诲子弟们居竹篱茅舍甘心读书,食粗茶淡饭安于学习《雨中示子聿》云“穷阎父子自相依,寂寂茅庐映竹扉。瓜蔓水生初抹岸,楝花寒动却添衣。吾玄自笑岂尚白,汝瘦元知能胜肥。苦学勿为干禄计,宦途虽乐不如归。”《示诸孙》写道:“蜗舍鹑衣老可哀,衰颜时为汝曹开。朱门莫羡煮羊脚,粝食且安羹芋魁。家塾读书须十纸,山园上树莫千回。但令学业无中绝,秀出安知有后来。”他接连写了好几首诗给爱读书的子聿,“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吾曹舌本能知此,古学工夫始可言。”“世间万事有乘除,自笑羸然七十余。布被藜羹缘未尽,闭门更读数年书。”他与儿子出门散步时也不忘教诲儿子“旧书半蠹犹堪读,粝饭藜羹莫更论”。他告诉子孙:“茆屋(即茅屋)惟须补漏穿,家人衣食亦随缘。岂容一事相关白,已过传家十二年。”

在诗训里苦苦教诲孩子们的陆游,喜欢和孩子们分享日常生活的欢乐,也是一个有趣的父亲和长辈。《园中晚饭示儿子》:“一饱何心慕万钟,小园父子自相从。蚍蜉布阵雨将作,蛱蝶成团春已浓。涧底束薪供晚爨,街头籴米续晨舂。盘餐莫恨无兼味,自绕荒畦摘芥菘”,他喜欢这种父子相守的田园生活;他有时会和儿孙聊起自己的经历和所见所闻,《夜与子遹说蜀道因作长句示之》:“忆自梁州入剑门,关山无处不消魂。亚松托宿逢秋雨,小柏经行听晓猿。当日只知悲客硌,归来终亦老江村。吾儿生晚那知此,聊对青灯与细论”,青灯下父子聊天读书,多有兴味啊;高兴了,他想着和儿子把酒一叙,在写给子虡的信里说“街头有良酝,思汝一尊同”,和儿子相约“明年城西社,烂醉相扶携”。

陆游的儿子们各在天一涯出仕为官,陆游把自己的思念煎熬成了琅琅上口的诗。子虡在淮南出仕,陆游思念呀,“父子不共耕,此悔真噬脐”,后悔让儿子去当官;《雨夜思子虡》说“兀兀过遥夜,悠悠拥破衾。峭寒侵病骨,残雨滴愁心。人别易千里,书来真万金。醉眠差似可,谁与伴孤斟”,他告诉子虡:“何时得斗粟,归舍聊共煮”;送儿子们上任时充满了依依惜别之情,“父子团栾笑语哗,岂知云散各天涯”,《送子修入闽》说“只道耄年心似铁,诗成也作鼻辛酸”,《送子虡吴门之行》写道“此诗字字俱愁绝,忍泪成篇却怕看”。送子坦时叮咛“老境宁容别,诸儿仕为贫。一春多卧病,几度送行人。五斗方须禄,千金且爱身。长安虽可乐,怜汝正思亲”;《寄子虡》诗云“吾儿适淮壖,送之梅市桥。三年安得过,思汝双鬓凋……念汝未育子,大女方垂髫,小女闻学行,想像扶床娇……但愿早举孙,不必七叶貂;归来郎罢前,相从乐箪瓢”。《送子虡赴金坛丞》:“与汝为父子,忽逾五十年;平生知几别,此别益酸然。念汝发亦白,执手河桥边。西行过临平,想汝小系船。悠悠阳羡路,渺渺云阳川……”,这些诗行里充满了牵肠挂肚的慈爱。孩子们走了他会“日倚柴门望汝归”,听到儿子们回来的消息他会激动万分。一次,他早早起来等待子聿归来:“老人盥栉罢,坐待汝晨省……悬知河桥下,亦已唤舴艋。长路归当饥,呼童具汤饼”,想像儿子已登船出发,路远归来会饿的,呼唤童子准备汤饼;子虡来信说明年春天可归来,陆游已想望上了归家的情景:“白首相依饱蕨薇,吾家父子古来稀。春秧出水柔桑绿,正是农时望汝归”。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陆游以诗训循循善诱教育子孙成长,诗中又饱含着浓浓的慈爱。他的儿孙们在陆游的言传身教下,为仕为农都很出色,出仕的儿子清廉勤谨。他的爱国情也激励着后代子孙,南宋灭亡后,陆游的孙子陆元廷忧愤而死,玄孙陆天骐在崖山战败后投海自尽殉国。虽然无法家祭告乃翁,但他们给陆家没有坠家风。(殷耀)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