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书店情

第一次进书店,是在我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也是我第一次迈出塔利村的门槛,跟随父母进城。中山路上的新华书店里零零星星摆置了一些图书,那种氛围的气息,一下子就攫住了我的神经。兴奋、喜欢还是愉悦,分不清楚,兼而有之吧。反正,这是一个让我一见钟情格外着迷的地方!

得知父亲允许我选购一本“小人书”,我简直欣喜若狂。平时在家里百年不遇地给我一毛钱去买水果糖,还得8除以4,姊妹兄弟一人一份。现在居然如此大手笔,我三下五除二便选定了一本《活捉敌司令》。虽然父亲竭力向我推荐一本叫《一双绣花鞋》的电影微缩版,但好不容易自己做一次主,叫板心态早已盖过了理性选择,我毫不犹豫地坚持了己见。父亲尊重了我的个人意愿,但我还是察觉到了他对那本《一双绣花鞋》的恋恋不舍和一丝无奈神情。

许多年以后,我深深了然了痴望遨游书海的父亲那一刻的复杂心情。

再次得遇书店,已是我在包头读中专的时候了。那时的鹿城,不仅三个区都有各自气势不俗书籍琳琅的新华书店,而且报刊亭,特色小书店也如雨后春笋般正在欣欣向荣。碍于囊中羞涩,我很少去新华书店。那么多梦寐以求的好书,让我馋涎欲滴心痒难耐却又实实在在无力拥有,这等苦闷,这种不甘,又岂能与人诉之?

记得中专三年级去南方实习,别人都是购买土特产及新颖服饰。我却流连在小巷深处的一个袖珍书店,为设计别致装帧精美的两本诗集踌躇难去,最后心满意足地据为己有。在回程列车上,我莫名其妙地回忆起几年前母亲描述的一些情节:难得出去旅游一次的父母,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其间,校长想顺便为图书室添置一些书,询问谁愿意携带回校。话还没说完,父亲就站了出来。于是乎,挤公交,爬火车,抢座位,扛着两个大行李包一路气喘吁吁,差点累了个半死,才总算坚持到了家。后来,日子过去了很久,母亲再说起这件事,依旧气不打一处来,直至把“千里不捎书”这句话在我心上磨出老茧……

上班以后,虽然居无定所四处漂泊,但不错的收入,让我成了书店底气十足的常客。因为距离铁路单身宿舍较近,每一次从工地回到青城,新华广场的外文书店都是我的必去之地。调回机关之后,每逢节假日,我经常骑着自行车溜溜达达,穿行在青城的大街小巷,去拜访那些大大小小特色各异的书店:让我血脉贲张的文化商城,给我意外惊喜的邮局书屋,令我难忘的街边报亭。

如今,云集的网上书店,让我欣喜之余,也无奈惆怅。欣喜万分的是,对于懒于运动喜欢宅居的我来说,足不出户免于寻觅,动动指头,想要的那一套图书隔日便会送到手上。惆怅失落的是,一套套簇新的书籍立在橱架上,躺在柜子里,横在床头边,等待着我,去一一拆封,和它们进行亲密接触。文/李 晖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