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烛影深深深几许

薛宇琴

如果不是停电,谁会想到蜡烛呢?如果不是看到烛影,谁会回忆起手影戏呢?

一说起蜡烛,人们大多会感觉到悲伤。唐代杜牧《赠别》里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一句道出了多少别离情;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里的“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写出了多少夜不能寐的思乡之情;东坡居士《海棠》里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以花喻人,流露出多少怀才不遇之感;张耒《别钱筠甫三首》里的“倦客无眠听晓钟,五更蜡烛泪消红”让多少人看到游子的飘零思归之情。

而我却独独喜欢蜡烛,喜欢看烛光下的影子。第一次看到赵师秀《约客》里的“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就喜欢上了它的意境。江南雨夜,青梅转黄,细雨霏霏,浸润着屋顶,漂入长廊。远处的蛙声此起彼伏,与这雨声交汇出完美的旋律。朋友的爽约并没有影响诗人的心情,诗人在百无聊赖之际,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这敲打声将灯花震落。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水墨画:一人,一烛,一盘棋,一敲,一落,一人生。做人就是如此随意,不蝇营狗苟,不追名逐利,自己的心情自己做主,管他是是非非,任他云卷云舒。

一支蜡烛,跳跃着生命的舞蹈,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人们大多感慨于它们的无私奉献,就连李商隐都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而我觉得蜡烛的牺牲是为了成全,成全一翦光影,成全一段回忆。世间万物皆有独特的灵魂,在烛光里,它们是唯一的存在。在烛光里,梅有梅的傲骨,竹有竹的疏影,兰有兰的韵味,菊有菊的高洁;在烛光里,有飘逸的太白,高举的酒樽,有好学的匡衡,凿开的小洞;在烛光里,有许久的思念,有悠远的期待。

我心中的烛影是深深的记忆,烛影里有我的家,我的父母,我童年的所有。点着蜡烛的夜晚,夜显得是那么静谧,时光仿佛凝滞在那里,夜空中零星的星星也静悄悄,不敢说起悄悄话。大黄的尾巴把如豆的烛光扇得摇曳多姿,猫咪则不管这些,卧在烛光里呼呼大睡。父亲的身影印在墙上,高大伟岸,母亲忙碌的身影动来动去,像在演动画片。最难忘的是刚躺下还不能入睡时,让父亲表演手影戏,开始是简单的,父亲把大拇指和食指一捏,另外三根手指直立,墙上便出现了一只孔雀。可看着这些,我一会儿就感觉乏味了,父亲就用两只手表演,两只手的大拇指一交叉,双手展开,一只飞鸟出现在墙上。不一会儿,父亲又用一只手做鹿的耳朵与角,另一只手做鹿的嘴巴,一只惟妙惟肖的小鹿就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也跟着父亲去做,一大一小两只鹿互相追逐,好不热闹。笑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时光却将我拉回当下。

烛光一点暖融融,配着春风,就着春意,忆起往昔,这便是烛影送给我春的礼物,最美好的礼物!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