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用中文讲述好中国故事

罗木(左)近照

夏洛特近照

李婷近照

日前,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主办、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承办的第四届“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来华留学生征文大赛落下帷幕。其中,不少来华留学生用中文讲述了自己和中国结缘的故事,讲述了和中国人民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历……他们的愿望是用中文讲述好中国故事。

“不,我不害怕”

罗 木

站在毕业离别的十字路口,脑海里的那个声音又响起来了——“你害怕吗?”

作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的本科应届毕业生,我来自赤道几内亚。

5年前的那个夏天,我双手捧着来自中国的入学通知书,既兴奋又忐忑。去中国学习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而我马上就要踏上这段寻梦之旅,开启新的人生阶段。当然,未知的一切也让我觉得不安,地球另一边等待着我的那个中国究竟是什么模样?我能顺利完成学业吗?那里的人会接受我这个不同的面孔吗?这时候,我的脑子里一直嗡嗡地回响着一个声音:“你害怕吗?”

收拾好行囊,我带着这份“害怕”来到了中国。

来中国的第一年,我在天津大学读了一年预科。一直说法语的我,那真是“学英语,隔层纱;学汉语,隔座山”。刚接触汉语,我以为什么东西的量词都是“个”,于是,我有了“一个手机,一周上五个课,每天吃三个饭”这样的表达,闹几个笑话那都是常有的事。我也会学着中国人的样子每天进教室问老师“您吃了吗?”看老师生气的时候会连忙叫她“多喝热水”……以前听说过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之一,真正接触了之后才了解到它的魅力。

1年后,我顺利通过了预科结业考试,来到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作为一名留学生,用中文学习地质工程专业真的很难,但我仍然坚持学习。导师的指导和其他老师的帮助让我时刻告诉自己一定不能放弃,为了我的中国梦,为了像家人一样的中国师友,我也要努力进步。

在武汉生活的4年,我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真的是“武汉,每天不一样!”武汉人的大嗓门、香喷喷的热干面、让人流连忘返的江滩夜景、热情似火的夏天……提到武汉,总有说不完的话。我以前就总在想,如果有一天要毕业、要离开这个城市了,我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离别前夕的武汉,却给我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1月23日,因新冠肺炎疫情,武汉关闭离汉通道。那时候,有的人选择了回家,而我决定留下,陪着我的中国家人们共同经历这一切。疫情之初,我的家人给我打了无数电话,他们担心我在中国是否安全,问我是否害怕。我也问自己:“罗木,你害怕吗?”

我亲眼见证了中国政府为抗疫所付出的努力,见证了学校和老师为了保护我们而做出的努力,也见证了身边“钢铁侠”国际学生志愿服务队的奉献和担当。从2月16日开始,由我们国际教育学院的各国留学生组成的“钢铁侠”志愿服务队一直在为同学们提供志愿服务,即使穿着防护服、戴着眼镜和口罩,我还是看到了那些阻隔不了的真心和热情。

当我见证了无数人为这座城市的苏醒而拼命时,我问自己:“你害怕吗?”

不,我不害怕,一点儿也不。

尽管不能出宿舍楼,我却在小小格子间里看到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看到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全体中国人民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而我也为自己感到高兴,因为我和我的中国家人们站在了一起。

今年的毕业季注定不平凡,回顾往日热闹非凡的校园,我也有不少难以当面说再见的遗憾。在地大学习的4年,是我人生中最美、最珍贵、最值得回味的时光。

我想,等我回到我们国家时,我会把我在中国的见闻与经历,以及这段与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故事讲给我身边的人听,让他们也和我一样了解中国、爱上中国。

我的中国家人们,希望你们会记得,虽然我们长着不同的面孔,但我们曾一起守望过武汉南望山上的同一片星空。

临近毕业的那个声音“你害怕吗”有了答案——不,勇者无畏!

(作者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赤道几内亚留学生)

走近中国感受文化

夏洛特

我从小就被中国文化吸引,中国画作、传统服装、传统节日……都让我着迷。

来中国以前,我只是通过电影、小说、动画片等了解中国历史、哲学思想以及有趣的古代传说等。当我真正开始学习中文之后,才意识到中国文化不仅仅体现在文化载体——艺术、电影、图书、音乐、中国功夫等所展现的文化元素和特征上,更体现在精神层面上——中国文化的真正表达在于人。

想要了解中国,就应该先从了解中国人的所思所想开始。明白了这一点,我意识到自己认识的局限性。为了改变这样的自己,正确认识中国、走近中国,我开始花时间大量阅读关于中国文化、历史、哲学、汉字词源等方面的书籍,也开始参加当地的孔子学院举办的各种研讨会:茶文化、太极拳、京剧等。与此同时,我开始拜师练习书法,品味茶香,了解古代中国的传统建筑……了解得越多,我的兴趣就越大,感受也越深。于是,我下决心要到中国留学,亲身体验一下中国式的生活,感受一下中国普通人的所思所想,领略一下中国河山的壮美。

说去就去!2019年9月,我来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进修部学习汉语。在北京的几个月里,我发现这里的一切都跟比利时不一样,这儿的人那么多,无论哪儿都很热闹;车那么多,交通那么发达;商店那么多,经济那么繁荣;购物那么方便,手机点一点,送货到家……这一切都让我惊叹。

我发现,中国人的交流方式和比利时人很不一样。每当我在小公园独自看书或在路上逛街时,总会有一两个中国人靠近我,找我聊天:“你从哪儿来的?你的母语是什么?你在这儿学习什么?为什么来北京学习汉语?”……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原本是很吃惊的——中国人对外国人怎么这么好奇?说实话,在我的国家,如果一个陌生人来跟你聊天,大部分人会认为对方是有求于你。因此,头几次遇到陌生中国人找我聊天时,我要么礼貌地拒绝,要么谨慎地回答对方的问题。后来,我的一位中文老师向我介绍了“中国式人际关系”小知识,我才明白这只是中国人的一种交流方式。如今,每每遇到陌生的中国人找我聊天,我不仅不再感到奇怪,还会热情地回应他们的询问,与他们攀谈、交流。

在我眼中,北京是一座既现代又古老的城市,这里的名胜古迹有不少,比如说故宫、长城、颐和园等。说实话,我觉得这些都很美丽,尤其是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的颐和园,这里有宏伟的寺庙、广阔的昆明湖、漂亮的长廊……每一处都让游客赞叹。

在我眼中,中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的地方有不少。我想去看看“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想去逛逛云南的茶田,品一品那里的普洱茶;想去参观张家界森林公园;还想参加哈尔滨的冰雪节,穿一穿花棉袄,住一住东北大炕,打一打雪仗……

能来中国留学的我是幸运的。因为来到中国,我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跟这么多性格各异、爱好不同的人相处,我开阔了视野,开始多角度看世界。来到中国,我走进中国人的生活,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来到中国,我找到了志趣相投的朋友,我们分享经验、互相帮助。来到中国,那些美丽而奇妙的景点总是让我流连忘返,那些热情而友好的中国人让我感动……

在中国的时间不长,但是每一段旅程都将成为我的美好回忆。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比利时留学生)

穿越时光的邂逅

李 婷

我从来没想到,有一天,我小时候布娃娃洗涤标识上复杂的文字会变得那么熟悉,现在我就用这些熟悉的文字来写下我与它美丽邂逅的故事。

和中文以及中国的邂逅不仅改变了我的生活轨迹,还让我成长为更加努力、更加优秀的自己。

在中国5年的求学经历让我更加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自古以来,中国都重视教育。如今,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仍然融入在现代的教育观中。

中国一直秉承“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理念,即使老年人也有专门的老年大学。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天,我和朋友们在武汉的光明大街上散步,途中在一家饮料店停下来,排队人群中的一些初中生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他们可爱活泼,我们便聊起天来。但让我感到奇怪的是,他们点的并非饮料,而是冰块。和他们聊天才得知,原来他们打算把这些冰块放在宿舍,为的是在炎热的夏夜还能继续学习。看到这些稚嫩的脸庞,我十分感动,也十分敬佩。

中国不仅是一个教育大国,还是一个科技大国。近年来,中国科技不断发展,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现在出行、订餐、支付、购物等方面。所以,我每年回国都需要一段时间适应。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变得更有魅力,我亲眼见证了我所居住的武汉每一天发生的变化。

在中国的求学经历不仅仅改变了现在的我,也将改变几十年后的我。公园里的晨练老人,向我展示了一个人如何在生命中的每一个年龄段都能保持活力。他们每天练太极、做运动,生活非常丰富。甚至在有些外国人的眼里,中国遍地都是功夫高手。有时候,我发现中国大爷的身段都比我灵活。广场舞更是老年人的爱好,看着他们轻松灵动的身姿,写满开心的脸庞,我也被感染了,很佩服这些充满活力的老人,每次回国我都会拿他们的例子讲给我的外婆听。

在中国留学的这段日子,我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看到了他们的积极向上,看到了他们的团结一心,正是他们让我不仅学会了中文,还学会了如何做事。我在中国度过了最美好的青春时光,也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更有责任感的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蔓延,中国再次向全世界证明了它的力量。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展示了只要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已经有几个月,我没能在中国灯火辉煌的大街上散步,十分想念,期待下一次的邂逅,那一定会是更为甜蜜的。

(作者为华中师范大学亚美尼亚留学生)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