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阿尔泰:为草原而歌

文/李  悦  王新民

我们的朋友诗人阿尔泰在《牧牛人》一诗中写到他父亲和酒的关系,其中有两句:“父亲喝酒四十多年,酒喝了父亲四十多年。”随之让我们想到这样两句:“草原养育了阿尔泰一生,阿尔泰歌唱了草原一生。”

阿尔泰和草原心灵相通,血脉相连,他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要为草原而歌。阿尔泰,1949年出生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贡宝拉格苏木一个牧民家中。辽阔的贡宝拉嘎草原,巍峨的博尔赫山和明澈的乌兰淖尔湖陪伴他成长。是的,那样的环境很容易培育出诗人,所以阿尔泰说:“蒙古族是一个诗歌的民族。”

阿尔泰在上小学的时候就能背诵许多蒙古族民歌,他喜欢它们的韵律和节奏。1962年,他升入太仆寺旗宝昌中学,担任了校报《红色青年》的编辑,开始尝试诗歌创作,对诗歌的创作形式逐步由适应到迷恋。1965年,阿尔泰转入正蓝旗上都河中学读高中,这一年放寒假的时候,他和乡亲们一起打井。牧民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他,激发他写出了诗歌《打井人之歌》,发表在1966年4月的《内蒙古日报》蒙文版上。这篇处女作面世时他才十七岁!

1968年,阿尔泰回乡参加劳动,1971年成为民办教师,还担任苏木业余乌兰牧骑的创作员,从此,他写的诗就更多了。阿尔泰写诗并不是为了发表之后获得名利,而是从内心深处产生了用诗表达人生感受的愿望。他发表的作品并不多,大多数诗歌都写在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他给这册自编的诗集起了一个题目《笔端下的艺术》。他还主编了三期油印杂志《贡宝拉嘎之歌》。

1972年冬季,他被推荐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举办的全区首次文艺创作学习班。他见到并结识了敬仰已久的著名作家玛拉沁夫和著名诗人布林贝赫,在这些文学前辈的指导下,他的文学观念有了变化,为此更多地阅读古今中外著名诗人的作品,从中汲取了营养,开阔了文学视野。1973年,阿尔泰在《内蒙古文艺》蒙文版上发表了长诗《恋恋不舍的心》,受到内蒙古诗歌界的好评,认为他的诗歌技巧进步很快。著名评论家内蒙古大学博士那木吉拉第旺还在《内蒙古日报》上发表了评论文章:《值得赞赏的一首诗》。在阿尔泰发表了这首成名作之后,他考入了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锡林郭勒盟文化局工作。

1976年他下乡到了阿巴嘎旗牧区,写了许多反映牧区生活的诗歌。他至今还记得第二年冬天他和牧民共同抗击雪灾,在一房多深的雪地上,望着飞机投下一袋袋的救济粮的场景。这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后来深有感触地说:“诗离不开生活。”

阿尔泰的诗歌给他带来声誉。1978年,他被调到内蒙古文联《花的原野》杂志社任诗歌编辑。1984年,他又被内蒙古文联送到内蒙古大学文研班学习,第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学习期间,阿尔泰出版了诗集《带翅膀的马》《阿尔泰诗选》《浪淘集》,其中有些作品还被选入高中课本。他还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成为会员。

1988年,阿尔泰当选为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同年冬被任命为《花的原野》杂志社副主编。其后,由于他在工作和文学创作上取得的成绩,先后任内蒙古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内蒙古文联专职副主席、文联党组成员。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阿尔泰的诗歌技巧更为成熟,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出版了诗集《犊牛的牧场》(1990年)、《心灵的报春花》(1990年)、《儿童文学作品选》(1992年)、《阿尔泰新诗选》(1998年)、《诗话集》(2004年)、《阿尔泰诗选》(斯拉夫文版,2007年)、《阿尔泰蒙古风》(2008年)、《阿尔泰诗选》(中文版,2009年)、《我的草原》(2011年)等著作。其中诗集《心灵的报春花》《阿尔泰新诗选》分别荣获第四届、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1995年他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2000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家,2009年8月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2011年荣获“朵日纳文学奖”大奖。2010年阿尔泰退休,全身心投入诗歌创作。

他对自己的作品,更为重视的是牧民读者的评价,因为他写作的目的就是为草原歌唱。每当他向我们讲起牧民粉丝把他的诗集写在哈达和手绢上时,他就非常激动。在广场和牧场上,经常有陌生的牧民向阿尔泰献上哈达,背诵出阿尔泰的经典诗句。有位牧民送给他一个木雕的笔筒,始终摆在他的书桌上,笔筒上刻着一行字:“大青山一样魁梧的阿尔泰,写出的诗歌如黄河的浪花”。设想在他写作疲累的时候,看一眼桌上的笔筒,一定会振奋起来。

除了写诗,他还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集《草叶集》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选》翻译成蒙古文,将草原和世界文学连接在一起。

阿尔泰的部分作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被选入中学、大学教材,到了八十年代,不仅成了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题目,还成为评论家和学者的研究对象。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论家李敬泽在首届“朵日纳文学奖”颁奖大会上宣读阿尔泰颁奖词时说:“阿尔泰是蒙古族当代著名诗人,诗集《阿尔泰蒙古风》集中展示了诗人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作品。他的诗歌始终围绕着祖国、民族、人民和草原,充满了对自己民族和祖国的无限热爱以及对全人类的博大关怀,唱出了时代的声音,民族的心声。其诗博大精深,秉承蒙古族诗歌的优秀传统,散发着草原的清香,将蒙古族的张力发挥到极致,在对蒙古诗歌的继承和创新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使新时期以来的蒙古族诗歌创作达到了新的巅峰。”

我们也是阿尔泰的粉丝,因为喜欢他的诗歌才和他成为了好朋友。我们认为阿尔泰诗歌的最宝贵特色是对个人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有着诗性的理解。诗歌不只是散文的分行,也不只是强调节奏、乐感和韵律,这些固然是应该具备的技巧,但是更主要的要写出诗一般的语境。正如本文开头所引用的诗,如果写:“父亲喝酒四十多年”,这不是诗,若写成:“酒喝了父亲四十多年”,这就是诗的语句。这样的句子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出来的。写出“牧人们喝着乳液成长”,这不是诗,写出“乳一样的牧人,乳一样的秉性,乳一样的道路,乳一样的征服”这才是诗。

阿尔泰在《两棵柳树》诗中写道:“什么是爱?你突然想问我。”如果阿尔泰接着回答:“爱是两颗心成为一颗心”,那也可以称为诗,但只是平庸的诗。阿尔泰写道:“‘痛苦’我认真回答。”把爱情阐释为痛苦,就是诗性的理解。篇幅所限,有机会的话一定要给老友阿尔泰写一篇诗歌专论。

(内蒙古老作家、艺术家口述史记录工程)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