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草原宝藏⑤】辽代彩棺

【宝藏描述】

辽代早期

通辽市

吐尔基山

内蒙古博物院

2003年,在内蒙古通辽市吐尔基山的山麓上,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座从未被盗掘的辽代墓葬,这座大墓历经1000多年,仍然保存完整,墓内的辽代彩棺熠熠生辉,震惊考古界。

吐尔基山辽墓作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分析,为辽代早期,是目前内蒙古地区发现年代最早的契丹贵族墓葬之一。

2003年4月23日,沉重的石门被打开了,出人意料的是石门后面竟还藏着一道木门,门上是一把锈蚀的铜锁。当木门被打开后,在不足四米见方、三米高的墓室里摆放着一个鲜红的棺椁。

彩绘木棺以红、黑两色为主色, 上面雕刻有仙鹤、凤、缠枝牡丹、祥云等图案,其中仙鹤与凤为贴金, 四周悬有铃铛。棺首有一扇小门, 门上有一鎏金铜锁。门两旁各站立有一人物,均手持骨朵,侧门而立。在等级制度森严的辽代,凤凰的图案是不能随便使用的,这分明是皇室女性的标志。

经过细致清理,上百件随葬品一一从淤泥中被剥离出来,其精美豪华的程度超乎人们想象,显示出墓主人地位的特殊与显赫。

2003年6月12日,这具尘封了千年的彩棺被打开,里面藏着一个内棺,棺盖上又一次发现凤凰图案。当内棺的棺盖被彻底打开时,一具包裹严严实实的尸体完全暴露了出来。

经初步测定,墓主人身高1米55左右,她头戴一件雕琢着凤凰图案的黄金头箍,在头骨两侧发现了一对鎏金银牌饰和刻有龙首鱼身的摩羯形金耳坠。根据墓葬出土的人骨骨盆判断,应是一位年轻女子。

专家发现,墓主人下葬时竟穿了11件衣服,丝织品历经千年已经褪色,但是在第七层的罗裙上,用金线勾勒出的凤凰图案依然清晰可见。同时还发现了一副硕大的璎珞。这串用琥珀、玛瑙、银环串成的璎珞在灯光下闪耀着粼粼金光。

吐尔基山辽代墓葬共发现随葬品两百余件,每一件陪葬品都贵重华美,令人惊叹,再一次表明墓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经专家推测,她应该是一位拥有皇室身份的萨满神职人员,契丹人称之为奥姑。

吐尔基山辽墓见证了雄踞北方的契丹人所创造的灿烂文明和历史,用精美独特的随葬品,讲述了辽王朝辉煌的历史文化。

陈列在内蒙古博物院展厅中的辽代彩棺。新华网发

辽代彩棺出土时的样子。新华网发

辽代彩棺棺首。新华网发

出品:王宇天 乌兰托娅

监制:李国栋 郝芳芳

策划:徐梅 刘弘轩

编辑:徐 梅

摄像:侯乐 李超 马波

剪辑:侯乐 张瑞娟

包装:侯 乐

联合出品: 新华网客户端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内蒙古博物院

[责任编辑:辛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