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春日吉语

清康熙五彩“鹿鹤同春”描金大花盆

玫茵堂典藏清雍正珐琅彩“平安春信”图碗  

在古代春日吉语中,使用最多的当属“六合同春”。“六合”指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便取此意。“六合同春”,有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的含义。从明代起,“六合同春”的寓意逐渐实体化,成为一种瓷器纹饰,名为“鹿鹤同春”,其中“鹿”与“陆(六)”谐音,“鹤”与“合”谐音,“鹿鹤同春”的画面除了鹿、鹤两种动物外,还搭配有各种花卉,以及松树、椿树、梧桐等。时至清代,“鹿鹤同春”已成为瓷器上极为常见的吉祥图案,画面组合固定为松树、仙鹤、梅花鹿,是为长寿、长春之景。

2016年5月,中国嘉德上拍了一对清康熙五彩“鹿鹤同春”描金祝寿纹大花盆,最终以约800万元成交。这对五彩花盆直径均为60.5厘米,通体呈圆形,折沿外翻,板沿宽厚,边缘起阳线,造型委婉亦有刚性,做工精致富有力度。盆身外壁以五彩为饰,实有红、黄、黑、深绿、浅绿、碧绿、翠蓝、茄紫共八色。盆身主图为“鹿鹤同春”,只见松树前瑞鹿回首仰视,与飞翔在天空的两只仙鹤相呼应,松树枝叶婆娑、虬枝蜿蜒、生机盎然,地上叠石错立,翠竹相掩。整幅画面构图饱满,绘画精美细腻,处处一丝不苟,瑞鹿均以极细之笔触反复点涂轻画,将鹿毛质感表现得非常逼真,其情态之写实传神,令人叹为绝妙。画面上苍枝之渲染,叠石之层次,均展示出画师非凡的绘画技巧,画师以黑彩勾勒轮廓,线条挺立,乱石崚嶒,以各式绿彩设色,色阶丰富,立体感极强。

鹌鹑也是报春喜鸟

说到报春的鸟类,您可能会想到燕子、喜鹊、杜鹃鸟,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鹌鹑也是报春喜鸟之一。

鹌鹑自宋代便被人们视为吉物,到了明清时期,世人以“鹌”“安”谐音,“鹑”“春”谐音,从而将鹌鹑与“安春”联系起来,意为“春日平安”。鹌鹑的羽毛黄白相间,远看犹如重岭上覆盖着皑皑春雪,明代文人藉此联想到唐人郑谷所作《梅》诗:“江国正寒春信稳,岭头枝上雪飘飘”,继而将吉语“安春”改为“平安春信”,意为“平安传递春天的讯息”。倘若您在瓷器上看到鹌鹑纹,便可知其内涵为“平安春信”。

“平安春信”纹饰内涵较“鹿鹤同春”更加晦涩,故多呈现于高端艺术品上。2017年12月,北京保利上拍了一只玫茵堂典藏清雍正珐琅彩“平安春信”图碗,该作极为难得,最终以4600万元成交。此碗直径11.9厘米,弧腹,外壁曲线异常柔和、唯美,至底内收,承接圈足,底足修胎完美,胎质细洁致密。碗身主要纹饰为“平安春信”,寄冬去春来、天地双安之意。碗外壁以通景式构图绘饰图案,画面疏朗恬淡,简洁凝练,其中南天竺枝叶舒展,果实累累;水仙芬芳吐艳,生机盎然。石前有一对在草丛中觅食的鹌鹑,它们圆目尖喙,趾爪翎羽皆刻画细致入微,毫发毕现,形神俱佳。两鹌鹑一俯一仰,静中有动,鲜明地表达了该画的主题。纵观整幅画面色彩绚丽,填色工整华贵,尤以鹌鹑、洞石刻画最为出彩。

“阳春有脚”匾额

不久前,笔者在一位专门从事匾额收藏的朋友处,见到一面制作于清同治七年的古匾,其长151.7厘米,高45.2厘米,上书“阳春有脚”。

“阳春有脚”出自五代学者王仁裕撰写的《开元天宝遗事》,起初用来形容唐代著名宰相宋璟,书中记曰:“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也就是说:宋璟就像阳春长了脚一般,所到之处,给人以温暖和煦之感。后世以“阳春”指代那些体察民意、爱民如子的好官,与“青天大老爷”异曲同工,古代官员也喜欢以“阳春有脚”互致问候。

据藏友介绍,这块匾额是清代官员盛鸿为时任江西学政的徐郙所立。这两人皆是晚清名儒,前者盛鸿是极负盛名的清官,为人刚正不阿,被誉为“直隶第一清官”;后者徐郙乃是清同治元年状元,也是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有“乾嘉画家所不逮”之美誉。这块“阳春有脚”匾额见证了两位官员之间的往来,可以为清史研究者提供一些佐证。

将禅语和唐诗美妙结合

古代匾额上还有许多春日吉语,其中“慧日春融”也令人印象深刻。

笔者藏有一面“慧日春融”匾额,它制作于清晚期,长217.5厘米,高86.7厘米,右有“大禅师五旬介寿”,左有“发眷仁英和南敬祝”“鸿枝”“缉严”等刻字。匾额背景漆黑,字描金,边缘雕花描金,边框漆红,其上描有蝙蝠、葫芦和兰草等吉祥图案。匾额两端各有角,镂空雕刻有鱼身龙头的瑞兽,周边祥云缭绕。

从刻字上看,这面匾额应是佛教信徒在为同教人士祝寿时特意制作的。“慧日春融”究竟何意?笔者为此查阅了相关资料,原来“慧日”是佛教用语,出自《法华经》,意为“佛的智慧像日光一样,能够普照众生”;“春融”则出自唐代诗人罗隐的《春日湘中题岳麓寺僧院》,其中有“春融只待乾坤醉,水阔深知世界浮”句,意为“春气融和”。以上二词结合起来,意为“佛的智慧像日照、如春暖”。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