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食春

杜甫、高启偏爱春天的韭菜。有诗为据——“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芽抽冒余湿,掩冉烟中缕。几夜故人来,寻畦剪春雨”。高启之作姑且不论,少陵野老在蜀地生活了好几年,不应该不知道,巴蜀春天的绿蔬中,韭菜稍显灰头土脸。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万人万口,我固执地以为,香菜乃春天第一蔬。青菜、莴笋、蒜苗、韭菜、大葱,它们在漫长的越冬中,大概透支了太多养分。生命激情一去,如某家门前晒冬的老人。香菜却是随着春一点点立起来的,是在惊蛰的春雷声声中,像冬眠的虫儿一样苏醒的。香菜是初生的婴孩,身体里,流动着绿色的血液和奇异的鲜香。

有一句话,曾误以为出自吴伯箫先生的《记一辆纺车》。查资料后,方知出自吴先生的《菜园小记》——你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学过的课文标题已囫囵不清,我对那句写香菜的话却记忆犹新——“芫荽在散发脉脉的清香”——芫荽就是香菜。一度十分纳闷儿:陕北不是应该叫香菜吗?怎么和巴蜀一样叫芫荽呢?

牛肉炖白萝卜,香菜可于红白间增一份绿,提一份香。巴蜀火锅,独香菜缺不得,替不得。立春后,受“新冠肺炎疫情”之困,火锅之思馋虫扰心。于集市买来一众食材,电磁炉上桌,小女方惊呼“香菜呢?”,于此,我只得立即驱车再奔市场。

香菜和火锅出现在普通巴蜀人家的餐桌,是近二十年才有的事。遥记十来岁时,天天为碗里米少红薯多犯愁,谁吃痨肠寡肚的香菜?大伯在外地当工人,退休后回村在自留地里种了几窝香菜——他应该是村上最先吃香菜的人。他这癖好可能源自他在异乡的生活,也可能是,有固定退休工资的他,故意要以香菜,显示自己与在泥土里讨生活的村民之不同。他说真香啊,我说臭死了。当然,他吃的香菜也不是用来佐牛肉或火锅——只是拌在豆瓣酱里。人的口味是会改变的。后来生活好起来,餐桌上荤腥不断后,菜品不再局限于老几样了。我家也撒上了香菜籽。开春后,掐一些香菜嫩芽,用芝麻油、红油辣子、花椒油、生抽、白糖、精盐拌了,解过年大鱼大肉之油腻。

对香菜“春天第一蔬”的名号,折耳根绝对不服。一半巴蜀人对折耳根的偏爱,较香菜有过之而无不及。折耳根之爱有地域限制。前段时间,蜀地爱心人士把大量折耳根赠送给湖北同胞,同胞们喜忧参半——对折耳根束手无策。于是,网上抖音小视频霸屏——四川的大厨小厨们又耐心地教做折耳根。招数有二:一凉拌,二炖煮。凉拌法同香菜。炖煮可配半肥瘦猪肉,蹄髈尤佳。至于放到火锅里当素菜涮煮,则又是火锅人的最爱了。武汉同胞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折耳根,如同当年拒食香菜的我。

种菜的乐趣不只是在吃菜的时候,更在种与收的过程。(宋扬)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