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智者的人生考卷

《我喜欢生命根底里的宁静》

周国平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在市声尘嚣之中,生命的声音已经久被遮蔽,无人理会。让我们安静下来,向自己的内部倾听,听一听自己的生命在说什么。”这是周国平在新书《我喜欢生命根底里的宁静》开篇前写下的文字。当你展开这本书后,会格外的理解作者写下这句话的含义。在这位著名哲人的眼中,生活、生命、每个人都应有其独特的样子,然而当我们被欲望、环境、名利所缠绕时,我们发现大家活得越来越相似,苦恼着同样的东西,说着一样的话,一样忙忙碌碌的像个没头苍蝇对万物既自大骄傲又没来由的自卑颓废。如果非要总结个中心思想,周国平的这本书只是想让大家驻足,在阅读的片刻重新审视自己,拨开尘埃看见自己的本质。

周国平曾说过,他的写作是从写书评、记日记中锻炼出来的。在书中有着大量周国平为他人书籍作的评论和序言,很多文章并不是浅尝辄止的做个内容梗概,抑或是作者间商业互捧。能感觉出周国平所写的文章,都在某一层面上进行深度思考过,他的文章虽然杂,但他并不是个杂家,他看世界、看万物的目光依旧是从哲学家那深沉的眼神中射出。书中有几篇大篇幅,记载了周国平对于好友史铁生、邓正、于娟等人的纪念,死亡是人们难以回避的话题,在死亡面前无论是面对者,还是旁观者都会有大量复杂的情绪和千丝万缕的考量。在怀念史铁生那篇文章中,周国平记录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与思考。

在最初得知史铁生去世时,远在美国的周国平,在家中的卫生间内失声痛哭。那个身残志坚,用宽阔乐达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老友,永远地离开了,在周国平的心中史铁生既是个孩子也是个心灵通透的哲人。他有孩子般的微笑,有孩童一样的好奇心,各种话题各种事物他都愿意去了解。同时他的思考又是深入内核的,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周国平在书中回忆起他和史铁生的一次交谈,在谈到死亡和永恒时,周国平引述尼采的话:“我们虚设了一个永恒,拿它当意义,结果落空了。”而史铁生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觉得“恰恰是意义使一个东西可以成为永恒。甚至瞬间也是用意义来界定的,它是一个意义所形成最短的过程。因为意义,所以你能记住;如果没有,千年也是空无。”

史铁生的人生就是这段思想的最好见证,他不断地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定位自己的位置,给自己的人生充满着积极的意义。他的遭遇足有让他颓废、偏执的理由,但是他的选择让自己生存的更有意义,直到永恒。周国平在这次和史铁生交谈后,大有感悟,本相约下次继续深入探讨,但意外却比明天先到,这一别竟然成了永远。周国平在书中悔恨道:“我恨自己,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原谅自己。上天给了我机会,我本来可以做一件也许是我此生最有价值的文字工作,可是,我竟忙于俗务,辜负了这个机会。”其实,死亡这个话题一直是永恒的话题,每个人在自我的感受中都能体会到五味杂陈,只要思考,死亡总是会给予哲学无穷的话题和足以让哲学家凝视黑暗的勇气。

在书中对死亡的延伸思考中,有些人在死亡中唤醒真知,有些人继续做逃兵不肯正视。哲学思考的问题,被誉为终极问题,而所有终极问题的背景都是在死亡已知的前提下进行的。可以说死亡是哲学问题的终极来源,也是人类不可回避的“普通”问题。

在《死亡是生命的毕业考试》这篇文章中,周国平借助临终者这一群体深入思考人们对于死亡的回避态度。当临终者面对死亡时,被善意的谎言包围时,所体会到的那种极大的孤独感,周围对他们树立起的围墙,让他们无助而渺小。在周国平看来,回避死亡似乎是人的天性,即使到了无法回避时,人们往往仍继续回避。尽管人类知道自己终有一死,可以说这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中唯一能确定的真相了,但事实上没什么人真的相信自己会死,选择性遗忘和逃避着活着成为人类所谓的希望。即使是临终者,只要意识还清晰就会对生命的延续仍抱有希望。毕竟这种来自本能的恐惧无人能克服。

对于临终者而言,因为人类对于死亡的回避态度,使得他周围的亲人、朋友们对于死亡避而不谈。只是一味地说加油,鼓励他与疾病做斗争,假装一切正常,临终者并不能从别人口中得到自己的真实情况。周围这种所谓的“善意谎言”虚伪的氛围,让临终者最后的信任成为了自己的负担。他身体是恶化还是好转这别人可以欺骗他,但他自己的真实感受并不能欺骗自己,最终他会陷入孤独,在未死之前就已是个孤家寡人。对于死亡,在周国平看过很多书,经历过很多事后看来,这并不是临终者难以接受的话题,这种回避死亡的虚伪和尴尬很大程度上是探视者们对于死亡的态度而决定的。临终者对于死亡,一方面回避拒绝,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接受。而作为临终者真正的亲人、朋友,其实很大程度上要以真诚让临终者克服恐惧与心理障碍,平静地接受死亡。让他们并不孤独地走,真诚与感情的支撑让他们在生命最后的日子可以感受到温暖和尊严。探视者比临终者更早的知道结果,对他的身体有着更早的预判,当临终者能感受到身体的衰竭和对死亡的恐惧时,大多数依旧漠视他们的感受,说着鼓励的话,不让他们相信自己的感受,逼着他们沉浸在谎言中,这才是临终者最大的悲哀。在哲人的眼中,当我们不再把死亡当作禁忌时,才能与死亡之间建立起人性的关系。

《我喜欢生命根底里的宁静》是本杂文集,收录了周国平近二十年的各种文章,有为其他图书所作的序和跋,有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上发表的三言两语,有演讲精选,还有报刊杂志的采访实录。周国平把自己对生命,对生活的思考穿插于日常所记的“俗务”中,其中,有很多并不连贯,很像灵感爆发时随手所记的三言两语式,也反映出了这位哲人的日常思考,这种碎片化的形式反而适合当下的阅读方式,读者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阅读,而不用担心前后不连贯。这也许就是时代让周国平的思想“活在当下”的最好形式了。(洪宇)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