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高中华:大字瘦金体的开拓者

原因只有一个,瘦金体的用笔方法,与其他书体没有太大的区别。万变不离其宗。所谓笔法千古不易。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高中华认为,其他书体能够完成的任务,瘦金体也能。

首先要肯定瘦金体的笔法和传统笔法无异,这也是肯定瘦金体的重要依据

比如:写瘦金体的凤头撇,完全可以参照《九成宫》的“以”字或者《兰亭序》的“咸”字,田英章老师跟这个笔法叫做“抖笔”。





简单一句话,用传统笔法来写瘦金体的笔画是毫无问题的。这也是写好瘦金体大字的关键。

2、临摹懂得取舍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说高中华临摹瘦金体的两个理念:

赵佶是人不是神,他的作品不是每个字都是完美的,要敢于认识他的不足。

比如下面来自《千字文》中的几个字:





这两个字的“豆”,由于下面两点过低,而且明显偏右,使得整个字,重心不稳。

在用笔上,高中华一直强调“不追求,不夸大”,甚至弱化瘦金体个性的元素。



比如“初”字的鹤脚竖和“刀”字的横折部分,都是属于赵佶富有个性的东西,但却不具备书法的普遍规律和特点。所以要弱化他。这就是“舍”。

再比如他的撇,有些练习者美其名曰“剑撇”,但看上去直直的,很单调,缺少艺术性。





再比如上面的勾,偶尔写一个可以,但不能都是这样。

事实上,宋徽宗的书法,即便是同时期的作品,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



《秾芳诗帖》和济渎庙《灵符碑》比较

高中华曾经做过这的比喻:宋徽宗早期的作品如《千字文》,可以用天真烂漫的少女来形容,《瑞鹤题图诗》可以用端庄秀美的淑女来形容,



而《灵符碑》可以用安静谦和的君子来形容。

简而言之,懂得取舍、扬长避短是写好瘦金体大楷的灵魂,这样既保持了瘦金体的整体面貌,还使这种字体立得住,有气魄。  

3.写好瘦金体大字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笔法。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大字不是小字的放大

高中华也非常赞同这一点,用写《千字文》的笔法写大字肯定是不妥的。

高中华介绍说,它学书法是从欧体《九成宫》入手,后学二王、魏碑、隶书等等,可见其扎实的基本功也是他写好瘦金体的保障:既然宋徽宗没有大字作品做参考,那就向其他书体学习吧。



高中华的欧体作品和隶书作品

从上面两幅作品我们体会到,高中华精湛的笔法或许是从欧体“竖钩”的写法上得到体会。欧体竖钩独特的结构特点,是大部分初学者难以逾越的高山。而高中华结合瘦金体竖钩的技法,使用一笔出钩的方法,不仅写出了欧体内圆外方的特点,并且大大提高了欧体竖钩的书写性。(可百度搜索“高中华欧体竖钩”)

4、向前辈学习

这个前辈就是于非闇。

在赵佶之后,写瘦金体比较有影响的有金朝皇帝金章宗完颜璟,还有就是近代著名工笔花鸟大师于非闇先生,他被誉为近代首屈一指的瘦金体书法。他的瘦金体虽然在结构上与原迹差别较大,但胜在一个活字,自然潇洒,用墨大胆。



为此,高老师临摹了很多于老的书法作品,获益良多。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