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用读书来装点人生

人,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粮食滋补的是人的躯体,读书哺育的是人的灵魂。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即使你再有实践的勇气、能力和机会,也不可能把人间所有事情尝遍,把世界各地走完。如果一个人能坚持不断地读书,那就是另一番人生图景了。

我虽没读够“万卷书”,但却胜过行“万里路”——我从黄河读到尼罗河,从长城读到金字塔,从周庄读到威尼斯……我从书里,遥望了撒哈拉大沙漠的荒凉浩瀚,领略了非洲草原的弱肉强食,窥探了冰岛火山熔岩湖的神秘……

读书是需要工夫的。有人埋怨忙得没时间读书,而华应龙给出的回答是:“因为没有时间读书,所以工作很忙。”在我国古代几千年的自由经济社会里,老百姓春种秋收、男耕女织,应该是够忙的,可有志者创造了“三余”读书法:夜晚看不见不干活儿正好读书,雨天不能下田劳动正好读书,农闲季节无活儿可干正好读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勉励,即使不识字的老人听了也给力。青少年们晨起早读;教师、科研工作者以及一切与文字有关的人挑灯夜读;双休日蜗居家中两耳不闻窗外事地静读;茶余饭后随手拾起书来闲读;躺在被窝套里忘乎所以地思读;旅途中在形形色色的交通工具上傻读;上了把年纪的人戴着老花镜细读……正像鲁迅所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还是有的。

读书是一种风景。无论是幼儿、成年人亦或老年人;也无论是在校园的操场边、公园的林阴下亦或办公室、图书馆……只要是在全神贯注地读书,多数人不忍去打搅他。哪怕是乡间的大炕上,有谁半靠半躺在被窝垛前,即使是翘着二郎腿,但只要是在一心一意地读书,周遭便有了儒雅的气息。偶有捉襟见肘者,在书店柜台前佯装买书实则看书的行径,也不会惹出店主人多少怨气。于是有了孔乙己“偷书不算偷”的可爱。

读书的人自然爱藏书。我在闲暇逛街时,书市是绕不开的去处,既然去了,很少有空手而返的时候。有时漫步于街头巷口,无意中望见有人在附近地面上摆摊卖书,脚步便不由自主地挪移过去,细细地浏览一遍,往往会有“淘宝”般的惊喜。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总要买几本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书来阅读。表面上看这是在打发旅途时光,实则不然。当如数家珍般地将他乡历史掌故、名胜古迹、风味特产、地域文化介绍于同行者时,往往会获得赞许的目光——读书与不读书便有了立竿见影的区别。有时为了一本理想中的书,不得不动用圈子里的人际关系代购、邮寄……年长日久,居室里的书柜书架自然会增高、延长、加重,形成气势。正像三毛所说:一个房间,书多了就会好看起来。

书的命运,有时很不幸。历史上,一些统治者为了实现思想专制,采取野蛮的手段切断文化脉络——焚书。秦始皇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凯撒攻占埃及后将亚历山大城图书馆的七十万卷图书付之一炬。另外,水火、鼠啃、虫蛀、霉烂等灾害,都危及书籍的安全。

人类文明的传承,主要靠书籍。纸张和活字印刷术又是中国人发明的,所以我们的祖先对“书”的贡献特别大。如果没有书籍,前人在生产、生活、科技、教育、道德等方面的杰出成就,早已随风飘散。只有书籍记载而没有人去阅读,历史的阶梯难免要断裂。对于一个人来讲,不断地读书学习,是不断地存储积累、吸收内化、释放创新的过程。读《出师表》,教你承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责任;读《滕王阁序》,教你感悟“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的人生哲理;读《狼图腾》,教你理性地思考自然生态逻辑;读《战争与和平》,教你懂得人道主义与博爱的崇高……

书是最忠实最亲密的朋友。一个人成功的时候,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容易居功自傲、容易产生懈怠心理。此时多读书,书里的警世名言会提醒你戒骄戒躁,保持清醒的头脑,竟而把你从现实中提升到一个超然的境界。生活中也难免遇到一些挫折,情绪低落时,找些励志的书来读读,它会安慰鼓励你:路永远在脚下。如此,所有不快和烦恼,都会随着阅读被抛到九霄云外,太阳重又照耀心灵的大地。

读书是品德和精神的寄托。读先秦诸子、楚辞汉赋,读苏格拉底、柏拉图……感受世界顶极哲学家、思想家的深邃。当我们从灵魂深处出发,随心随意随时随手翻阅不同书籍的时候,纸的质感、墨的馨香带来的情趣况味,是不读书的人无法理解的。

还要牢记:在实践中读书、在读书中实践,是读书的理想境界。换言之,一本书折射的是一个故事、一段人生、一个社会……读书为的是摆脱荒昧和野蛮,智慧地去做人做事,万不可读成书呆子,当了书本知识的奴隶。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