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茅奖作家张炜:手机是“炸弹”,不扔掉成不了好作家

《海边兔子有所思》,张炜 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张炜、王蒙、邱华栋的文学对话现场。(主办方供图)

新华网北京4月11日电(记者 王志艳)从1973年发表第一篇作品至今,作家张炜的写作生涯已逾四十年。从《古船》《九月寓言》到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你在高原》再到《独药师》《艾约堡秘史》,他的小说一直以纯文学的写作路线,构建着他的思想星球。

最近,张炜推出了他的随笔新作《海边兔子有所思》,这本被称为“思绪绵密的静书”作品收录了他近两年来关于写作、关于阅读、关于故乡、关于人生的思考。

“散文很自由,完全敞开自己,任何事情没有比敞开自己来得有意思,来得高兴。”在鲁迅文学院举办的新书发布会上,依旧儒雅的张炜这样形容散文写作的“快感”,历数他的创作,超过一半的数量是散文。

《海边兔子有所思》这个书名听起来颇为奇特,张炜解释,所有的好作家都像是一只会思考的兔子。兔子“俊美、和平、友爱、单纯、活泼、机灵,与白沙和树林相得弥彰。更重要的是,兔子食草,它们始终与弱者站在一起。”

张炜出生于山东烟台,这里是典型的半岛地理,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分明的四季。张炜喜欢“小地方”,不习惯吵闹,现在,他的大半时间都生活在这个海边的城市,他把自己比喻成一只在海边若有所思的兔子。这本散文集收录的正是张炜近年来在海边居住时产生的对人生、事物以及写作和文学的观察思索。

发布会上,张炜与中国作协名誉主席王蒙、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围绕“向一个时代表达伟大的善意”话题,畅聊各自对文学的看法和创作经验。王蒙称张炜是“长篇能手”,他尤其欣赏张炜对文学的忠诚、投入、坚守、认真与爱。“虽然现在是一个讲求传播、多媒体的时代,文学不那么热闹了,但总还是要有人沉醉于文学,用思维去感受艺术的。张炜有‘死磕文学’的精神,谈起文学来有深情,有骄傲,对文学绝不撒手。”

而张炜却忧虑“过分迷恋文学生活,用惯性写作会毁掉自己。”逾四十年的写作生涯里1000多万字的积累,这样旺盛的创作力常令人叹服。“对于一名成熟作家积累字数是容易的,我害怕的是手里这枝笔非常熟练了,不自觉地凭着惯性写作。编相似的故事,用相同的笔调不停地写下去。”在他看来,作家就是要用不同的生活打碎文学板块,如果不这样,仅凭惯性写作,就不能形成新意。

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对文学的“侵噬”张炜也感同身受,他忠告年轻作家,“越来越多的人被手机‘绑架’,但对于一名作家来讲,手机就像是损坏文学的炸弹,如果不把它扔掉,大概就没有希望成为杰出作家了。”

[责任编辑:丛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