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于丹<论语>心得》十周年新版刊行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应邀来到首都图书馆,以“十年溯源,一心所得”为题,与新老读者一道领读经典,分享自她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以来,积淀十年的一心所得。

2017年,于丹对《于丹<论语>心得》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将这一最新版本交由三联书店刊行。于丹特为新版撰写自序,回忆父亲,追溯自己与《论语》的缘起。自序中,于丹说:“十年间我从‘不惑’而触及‘知天命’的边缘,浮沉于风云际会大时代,大惑方炽,天命正远,才明白《论语》中我不懂的东西实在太多,唯有以敬畏谦卑的姿态,悟出一份带着体温的心得。”

“站在今天回望《论语》的价值体系,大抵可以分为两条脉络:一是关于‘天地君亲师’的秩序梳理。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多为历代统治阶层发挥利用。二是‘仁义礼智信’为价值核心的个人修养系统,倡扬以自律颐养自尊,建立‘修己以敬’的君子人格,沿着‘修齐治平’的现实路径,以学问信仰作支持,找到个人与现实之间的逻辑关联。这样一本语录,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而言,大概第二个系统的现实意义更大些。”于丹在新版《于丹<论语>心得》的开篇对《论语》的价值做了进一步的界定与阐释。

新版的修订,让《于丹<论语>心得》成为一部有活泼生命力、不断成长的书,它的生命力不仅在于读者口碑不断,畅销不衰;更在于作者随着时间推移,自身经历、学识的不断精进,融入了更多自己对经典、对文化、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如果说之前的作者让我们带着自身心灵的困惑走进《论语》,让《论语》解答我们的困惑,从而安顿我们的身心;而修订后的新版则更进一步地让我们从《论语》出发,搭建一个更加广阔的价值体系,一个更有秩序的社会,也从而更完整地实现个人价值。

新版序言题为《关于父亲——我与<论语>的缘起》,是一篇6000字的长文,深情回忆辞世十六年的父亲,在追忆的过程中,她讲起自己与《论语》的缘起,父亲对她的言传身教和幼时家庭生活的耳濡目染。于丹第一次与《论语》结缘,是四岁那年,父母带她去参加一次人很多的聚会,父亲在这次聚会中,让羞涩的女儿观察大人的言谈举止,并试图告诉她一些基本的道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君子“日三省乎己”、君子“慎独”……这些父亲通过日常生活传递的零散的言辞道理,年幼的作者似懂非懂,但却一点点留在了她的记忆中。

于丹在序中感慨,“一个人对世界的基本态度,来自于他的原生家庭”。父亲早年给她讲古典的智慧,教她欣赏、背诵美妙的诗词,让她对传统文化有了浓浓的兴趣和初步的感悟;而她受惠最多的则是家庭生活中长辈的言传身教。文中所描述的家庭生活,不论是爷爷家各种规矩中渗透着的“孝”与“悌”,还是“有事,弟子服其劳”——那些充满仪式感的家庭劳动场景,都浸润着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原来一直保持着的家教与门风。

[责任编辑:田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