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雕刻刀下的无声坚守

东乌珠穆沁旗的蒙古族青年呼格吉乐图,有着高超的骨雕制作技艺,是锡林郭勒盟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乌珠穆沁骨雕代表性传承人。他制作精美工艺品的材料,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牛骨、羊骨、牛角等。这些看似不起眼、不规整的东西,经过他巧心设计、细心打磨、耐心抛光、精心雕刻,竟然变废为宝,成为独一无二、散发原始古朴之美的骨雕工艺品。

和呼格吉乐图交流,需要他母亲的帮助,因为他是一位聋哑人。他7岁那年,由于药物中毒损伤了内耳,导致聋哑。遭此厄运的还有他的双胞胎妹妹,因为注射了同一种药物。龙凤胎儿女同时变成聋哑人,成为呼格吉乐图父母心中永远抹不去的遗憾和伤痛。但呼格吉乐图从不抱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作为长子,他体贴和孝敬父母,义不容辞地与父母一同扛起家庭的重担。

呼格吉乐图从小就喜欢画画,除了在纸片上用铅笔简单勾勒作画外,还能用铅笔刀在木板上刻画出蒙古包、花草、牛马、民族传统图案等的大致轮廓。后来,聪颖的呼格吉乐图接触到民族骨雕和标本制作,随着了解的深入,他逐渐喜爱上了这项技艺,看到优秀的骨雕作品,总是细心观察、用心琢磨。

老艺人斯琴格日乐得知呼格吉乐图热爱骨雕和标本制作,主动找到呼格吉勒图,要把技艺传授给他。这似乎是进入无声世界以来,让呼格吉勒图最开心的事情。从此,他用心学习,悉心求教,并不断琢磨工序流程,改良制作技艺,创新作品风格。

勤学苦练,加上精益求精的态度,让呼格吉乐图的作品兼具欣赏和收藏价值,得到很多人的肯定和认可。他制作的骨雕工艺品朴拙但不失美感,制作的动物标本更是栩栩如生,令人惊叹。

在呼格吉乐图的带领下,笔者从他的骨雕特色制作店走到居住的院子,穿过狭长的小院时,突然看到2只小牛犊站在角落里,皮毛油亮,好像刚出生不久,一只是深棕色,另一只是黄白花色,似乎能听到它们发出“哞哞”的叫声。但定睛一看,怎么一动不动呢?笔者满脸疑惑,回头正要询问,只见呼格吉乐图有点得意又有点腼腆地笑了。原来,这是小牛犊标本。“天啊,这也太像了吧!”同行的人不约而同地发出赞叹声。

与人沟通交流的障碍,丝毫没有减少呼格吉乐图对民族工艺品制作的热情。为了处理作品的某个细微之处,他几乎达到废寝忘食、甚至忘我的境界。了解呼格吉乐图的人都知道,在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之间,他只选择质量。有人说他执拗、倔强,明明可以多制作几件作品,多赚一点钱,但他还是依照自己的节奏,一丝不苟地不断完善作品中不满意的细节。

作为骨雕制作技艺传承人,呼格吉乐图带着作品参加过很多民族文化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等活动。很多人都会在他的作品面前流连忘返,有一些热情爽朗的蒙古族同胞走过去和他握手、拥抱。呼格吉乐图始终面带微笑,安静地坐在作品旁边。有时,有人提出要学习骨雕和标本制作技艺,呼格吉乐图都非常高兴。在略显局促狭窄的制作间里,他向前来学习的人慢慢展示每一道工序,电锯声、凿打声中,呼格吉乐图用手耐心地比划着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每一处细节,甚至手把手地教求学者。

呼格吉乐图不能用有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从他认真钻研制作技艺、热心传授民族工艺的行动中,从他一件件古朴精美的骨雕和标本作品中,人们完全能够读出他热爱家乡、热爱民族工艺的炽热情怀。

[责任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