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5万块钱开个“网购无法取代”的书店

一次性交付160元,李岛岛便会每个月单独包邮寄一本书或者两本书过去,这些书都是李岛岛精心挑选的小众书,市场上少见,有的甚至还是绝版书在书店里,所有的书都被撕去了最外面的塑料封皮。读者可以毫无阻碍地看到书里的所有内容.

▲“蚂蚁和海洋书店”内景。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学良摄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学良

如果没有开书店,李岛岛很有可能会成为一名段子手。

打开他顶着书店名“蚂蚁和海洋书店”的个人微博,“三步一段子,五步一笑话”的感觉扑面而来,诸如“我们是一家拥有卫生间,并且卫生间里备有卫生纸的书店”这样的段子俯拾皆是。有媒体拍摄他们书店,一张深夜里他窝在沙发上休息的照片,也被他拿来跟前一阵流行的“葛优瘫”拼接在一起。

“作为一个开独立书店的人,我的微博这样是不是不太好?影响书店气质?”别以为他这是在“反思”自己,说这句话的时候,李岛岛一脸坏笑。而他的搞笑,不仅在微博上吸引众多粉丝互动(其中不乏京津冀圈儿的各路微博大V),还有人专程要来书店,看一看李岛岛是怎样一个人。

在中国,凡是有关独立书店的报道,往往跟情怀、文艺、困境、挣扎……这样的词沾边。但李岛岛和他的“蚂蚁和海洋书店”,如今很少向公众流露出这种悲观的情绪。

而且,李岛岛的书店确实也是经营得越来越好。2016年6月,他们成为了天津第一家“24小时书店”。不过一年前,这家书店因为“打折卖书凑房租”引发关注。

“有人问我开书店难不难?有时候我吓唬他们说,很难!!!”李岛岛又坏笑了一下,“但我觉得,开个书店,有5万块钱就可以起步了。”

“定制服务”挽救小书店

“书架一万,杂物五千;不装修,自己刷墙;半年房租九千,第一批进书两万多。”这是李岛岛在2014年底刚刚建立起“蚂蚁和海洋书店”时候的账目。仔细一算,果然只用了5万多元。尽管这只是在乱糟糟的诚基中心里,一个不起眼的30多平米的小店。“在洗头房和小酒吧的夹缝中生存的书店”是李岛岛现在的书店合伙人吕明光对“蚂蚁和海洋书店”最初的印象。

5万元起步的小书店,经营起来也不敢说“很容易”。毕竟很多人最早听说“蚂蚁和海洋书店”这个名字,是因为去年的5月26号,他们在微博上“打折卖书凑房租”的事情。很显然,那时候的“蚂蚁和海洋书店”,也是属于“惨淡经营”。

因为情怀,“蚂蚁和海洋书店”在天津文化圈里颇有口碑,在微博上有很多人关注和互动;因为情怀,在“蚂蚁和海洋书店”困难到交不起房租的时候,能有众多人帮忙在网上招呼,一起来买书帮书店渡过难关。

但经历了这样的事,李岛岛也明白:情怀不能当饭吃,更不能帮他养活自己的书店。从那以后,他就开始着手考虑怎样能让书店经营转型。

当然,即便转型,独立书店的特色和味道不能丢,所以商业化的转型之路肯定是不行的。李岛岛开始轮番尝试那些其他的独立书店做过的一些事情:夜读会、观影会、周边制作……而让书店初步走出困境的尝试,是他推出的“半年阅读计划”。

所谓“半年阅读计划”,是“蚂蚁和海洋书店”的会员一次性交付160元,李岛岛便会每个月单独包邮寄一本书或者两本书过去。最后算下来,每本书大约都是六七折的。而且,这些书都是李岛岛精心挑选的小众书,市场上少见,有的甚至还是绝版书,内容却又都很棒,所以反响相当不错。

“半年阅读计划做了三期,好像就只有一本书有两三个人说已经看过了。”李岛岛对自己淘“冷门”好书的能力,还是充满着自信。他经常会去图书批发市场,甚至直接进入出版社的库房里找书。“半年阅读计划”在给了书店稳定客源的同时,还让一些出版社有机会出清一些尘封已久的存货。这些书因为市场的原因,最终的命运原本很可能只是再度变回纸浆。但李岛岛的慧眼,让它们变成了爱书人书架上的稀有收藏。“一期计划有时候就能帮出版社清理掉100多本书,以后再跟他们有合作,他们也更愿意了。”

“定制化”的选书服务的成功,给了李岛岛更多思路:现在,他不止主动帮客人挑书,甚至还跟现在的书店合伙人吕明光一起,做起了名为“i Know知道”的系列自制书。每一期书,他们会做一本带主题的文摘集萃书,整理编译一本古旧冷门的单行本,并配上一本手工订制的主题笔记本:“每一期的形式都是众筹,预售制,资金压力也不会很大。”

“像家一样舒服”的24小时小书店

2015年,“蚂蚁和海洋书店”因为“打折卖书凑房租”而知名;到了2016年,他们则因为“24小时书店”而知名。

有意思的是,更想做24小时书店的人,并不是店长李岛岛,而是他现在的合伙人吕明光。

和曾经的李岛岛一样,吕明光也是一名体制内的教师,也因为看到教育的种种现状而感到倦怠和困惑,也因为爱书而心怀一个“开书店”的梦。但经历境遇的不同,让吕明光没能像李岛岛这样洒脱地说辞职就辞职,说开店就开店。

更何况,吕明光想开的,是一家24小时书店,从他自己到北京考察各种书店的经营现状来看,“难度太大、希望渺茫”。何况,和三联、诚品这样“巨头”级书店的24小时经营模式不同,吕明光心目中独立小书店的24小时经营形态,是由书店、深夜食堂、咖啡馆、私塾和客栈……组合起来的一个空间。在他看来,读书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应该和其他一些美好的生活方式走在一起,从而能让更多人感受到并持续下去:“比如你喜欢旅游,也爱读书。那么这样的人来天津旅游的话,相比普通的旅馆,有我们这样一个能提供住宿的24小时书店,显然会更有意思。”

当然,谈到天津颇为有限的旅游资源,吕明光有些气短,但他还是希望能“试试看”。

幸运的是,吕明光遇到了李岛岛,最终以合伙人的形式圆梦成功:“我之前的学生来书店的时候,还会专门谢谢岛岛,告诉他‘你圆了我们老师五年多的梦’。”

这一次的合作,也让“蚂蚁和海洋书店”从逼仄凌乱的诚基中心,搬到了天津市河东区时尚花园社区别墅楼的一套180多平米的跃层四居室里。由于吕明光还要在学校任教,书店里更多的工作还是要靠李岛岛来完成。“说是他想开24小时书店,结果活儿都是我来干。”这可不是李岛岛在抱怨吕明光,而是他对搭档的一种习惯性的揶揄(比如,在李岛岛的嘴里,吕明光经常被“胖子”这个词所取代)。李岛岛索性就在这个跃层住宅中找了个卧室住下,这也给因为搬入时尚花园社区而房租暴涨的书店,减轻了一些负担。

既然住在书店里,书店本身也是用住宅楼改建的,李岛岛便把书店调整得更有一种“家”的味道:各个角落里摆放的薄荷等小绿植,让整个店里充满清香;在图书阅览区,有常规的圆桌、沙发椅,也有一片被书架围起来的地毯,跃层间的楼梯上还有几个地垫。如果你想在这里看上一夜的书,无论站着、坐着、躺着、趴着……都可以像在自己家里一样随便;同时,书店还在深夜提供饮料和简餐(虽然有时会出现李岛岛热衷的“油条料理”)。这让深夜留在“蚂蚁和海洋书店”看书的人感觉“很舒服”。

“每次周末来这边通宵看书的人差不多有八九个吧。北京的三联书店面积2000多平米,夜里能有几十人;我这儿就180多平米,夜里能来这个人数,我很满意。”李岛岛的态度,和最近的“人气网红”傅园慧的经典台词如出一辙。

比不了2000平米的三联书店,但相对于之前诚基中心窄小的30平米,如今的店面,还是给了两人更多施展各种可能性的空间。这不,他们依托24小时经营来组织的“电影周”活动,已经在热热闹闹地开展起来了。周五、周六两天,每个晚上三部经典文艺片。一起观影的小伙伴们可以一起吃吃喝喝看电影,观影之余还能一起聊聊电影、聊聊书。这是李岛岛和吕明光都觉得很理想、很惬意的一个状态——同样也喜欢电影的两个人,在做“i Know知道”的系列自制书配的笔记本之时,他们选定的主题就都与电影相关:第一期是卓别林的《摩登时代》,第二期是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

读书会、文化沙龙之类的独立书店常见的活动,他们也打算搞起来。但在吕明光的心里,还有一些诸如“国学私塾”等等的教学计划等待他的实现。作为一名教师,书店,也可能是他实现一些教育理想的另一块试验田。

做“网络购书无法取代”的小书店

严格来说,“蚂蚁和海洋书店”只能算是一家“准24小时”书店,因为他们通宵营业的时间,只在周末。但是在整体阅读氛围还不是特别浓厚的天津来说,能维持这样的运营时段,也实属不易。更何况,李岛岛自己就住在这家店里,即便不是周末,只要有爱书之人来访,无论什么时候,他也会欣然接待。

实际上,对于爱书之人,李岛岛会想办法让他们有好的体验:比如,在书店里,所有的书都被撕去了最外面的塑料封皮。读者可以毫无阻碍地看到书里的所有内容;做“半年阅读计划”的时候,订单数量偶尔超过了手头存书的量,他甚至会自掏腰包全价从别处买齐相应的书,再以打折的价格发给订购者……甚至类似“会员编号”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李岛岛都会和吕明光发动周边亲朋好友,让他们接受“4号”“13号”“44号”之类看起来“不太吉利”的会员编号,而把别的编号留给其他顾客。

“蚂蚁和海洋书店”也遇到过类似其他书店里的“只看不买”的人,甚至还是“常客”,但李岛岛不太在乎,觉得“能来看书就是好事儿”。他在乎的,是“买了的书一定要读”。做“半年阅读计划”时候,他会认真计算发出去书的文字量,一定是在相应的固定周期内能读完的,而不是单纯为了走量而多推荐几本书。有家长带着孩子们来书店买书,他甚至会劝阻家长“一次少给孩子买几本,看完了再来买”。

真心付出所得来的回报,也是真心。且不说“打折凑房租”时,天津爱书之人“抱团”解囊帮“蚂蚁和海洋书店”度过最困难的时刻;有些爱书人搬家带不走很多藏书,就直接送给了书店;更有很多去过书店的人,直接成了“蚂蚁和海洋”的“铁粉儿”——比如上面说过的被李岛岛劝阻“少买书”的那一家人,以后几乎每周二都固定来书店。每当岛岛问孩子上周买的书看完没,孩子都会骄傲地扬起小脸点头。“特别谢谢这个店长,让我的孩子阅读量猛增!”孩子的妈妈对李岛岛充满感激。

最近,“蚂蚁和海洋书店”又迎来了一位加盟者。曾经在江苏读书,大学期间有过参与图书经营经历的同同,刚一毕业就投奔李岛岛而来。“蚂蚁和海洋书店”的经营理念和在自制书方面的发展空间,让同同跃跃欲试:“爱书的人,能有机会做书店,是个挺幸福的事儿。”

不过目前,书店还“养不起”同同,没法给他开出符合市场的工资。实际上,说“蚂蚁和海洋书店”的经营日渐向好,也仅仅是能越来越稳定地维持运营。“想靠着做书店来赚大钱,这还不太可能。”吕明光坦言,在如今书店的生存环境下,“蚂蚁和海洋书店”的现状已实属不易。而且,开书店,也给了他们很多钱换不来的满足。

对于书店,最近也有不少好消息:今年6月7日,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随即,北京市8月12日宣布的“今年1800万资金投入的扶持计划”更是吸引了不少业内人士的眼球。但很多有识之士认为,相比扶持,书店的“自救”更为重要。

“可能像新华书店这样的大书店,当下受到网络的冲击会比较大,但是很多有特色的小书店,反而会活下来。”木南是李岛岛的好友,也是李岛岛开书店的动力源泉之一:木南在南开大学附近开设的“荒岛书店”,今年已经坚持经营到了第六年。和“蚂蚁和海洋书店”类似,“荒岛书店”也是坐落在居民区的一栋住宅楼里,同样是面积不大、更类似于个人家小书房式的人文气息浓厚的小书店,“我们这边挨着南开,书店会更偏学术一点,而岛岛那边偏文学的书更多一点。但我们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网络购书取代不了的地方。”

[责任编辑:李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