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老同学,你在哪里?

1960年,我考上了内蒙古林学院(现已合并到内蒙古农业大学)。当时正值国家3年困难时期,许多学校都停止招生了。内蒙古自治区只保留了6所大学:内蒙古林学院、内蒙古农牧学院、内蒙古医学院、内蒙古师范学院、内蒙古工学院、内蒙古大学。像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学生能够考上一所大学已经十分幸运了,这也是许多贫困家庭子弟较好的一条出路。因此我们倍加珍惜、信心满满地克服了经济上和其他方面的困难,按时报到上课了。

因为学院是初创,底子薄、困难多,所以许多事情都要学生自已干。学院党委向全院师生发出了响亮的战斗口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江西共大”的道路,走半工(农)半读的道路,用我们的双手创建无产阶级的新型大学!我们这些热血青年在党的感召下,摩拳擦掌,奋不顾身冲向前去!一边学习一边劳动,我们林学系主要是创建苗圃作为教学实习基地。那时,全系师生是隔一天上课隔一天到苗圃劳动,真正是半工(农)半读。

在这样繁重的劳动和学习窘境中,再加上当时粮食紧缺,油水稀少,食不果腹,一些人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开始听说别的班级有人因忍受不了饥饿而退学了,还有的同学也不办任何手续就不辞而别了,因各种情况逃学的人很多,以我们班、我的同桌古灵美的情况最为特殊、最为典型、最为离奇。

古灵美一上课就被分配与我同桌,有一年多。因为是同桌,接触自然就多了,特别是空闲时,我们甚至无话不说。除此之外,她还有一项特殊任务,就是帮助我入团。她是班内团支部宣传委员,能歌善舞,写得一手好钢笔字和小楷毛笔字,人又长得漂亮(只是当时大学尚无“校花”一说,如果有,“校花”桂冠非她莫属)。

交谈中,我知道她是陕北人,老家离南泥湾不远,是革命老区了。但后来连年干旱,收成一年不如一年,已不是当年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了。家乡的许多乡亲们都全国各地谋生去了,她家几经辗转,最后落户到大兴安岭深山里的狍子屯艰难度日。即便是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她的父母也从未让她失学,就这样她也考上了内蒙古林学院。

古灵美聪慧勤奋,学习非常好,在班内和同学们相处融洽,又是共青团员,什么事情都能起表率作用,在班内甚至系里、全院享有很高的威信,全班同学一致公认她是最有前途、最有希望的好学生,天生一副好嗓子,她用老家陕北调演唱的《南泥湾》《信天游》《三十里铺》《翻身道情》等等,成为学院各种演出活动必备的节目。在学院中名气很大。正因如此,人们都对她刮目相看,连炊事员打饭打菜时都要多给她一些。其中一个姓魏的炊事员(外号鬼三,是临时工)对她格外照顾,一来二去,古灵美每到开饭时就到鬼三的窗口去打饭,而且都是最后才去,是为避嫌,怕被人发现。但时间长了,他俩的小秘密还是被我们班的同学发现了。但大家谁也不说,都装作没看见。时间持续了一年多,当我们升入二年级的时候,据说班内团支部和古灵美谈了一次话,希望她不要为了一口饭而做出糊涂事来,不久,团支部宣传委员也由别人取代了。炊事员鬼三也被学院辞退了。在一天全班又去苗圃劳动时,古灵美请病假没去。当天劳动结束大家返回宿舍后,发现她的行李和衣物都不见了,同学们赶紧报告老师,全班同学和老师四处寻找,杳无音信。后来听家属中一位老太太说,有人看到鬼三用自行车载着她和行李从学院小门走了,去向不明。

50多年过去了,我们班的同学都已年过七旬。同学中有的成了专家教授,有的做了国家公务员、有的成了领导干部。现在,同学们都已退休在家安度幸福晚年,还有的已定居国外,大家唯一惦念的是因一时糊涂而误入歧途的古灵美的后半生过得怎样?每当聚会时,同学们都会从心底里发出真诚的呼唤:老同学古灵美,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责任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