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一幅农村境遇“嬗变图”

□刘昌宇

凭借《江南三部曲》获得茅盾文学奖后,有着“先锋派作家”之誉的格非,在一次回乡目睹乡村拆迁的现实无奈后,给了他创作乡村题材的灵感。这部新近推出的《望春风》,从故乡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和精神守望中入笔,从一个侧面生动再现了中国农村日新月异的时代风貌。

在小说《望春风》里,作家对故乡的情感无疑是深沉而凝重的。当他回到故乡,看到曾经生他养他的家园已夷为平地时,内心一片迷茫。在这种沉寂而冷落的境际里,作家由此把笔触延伸到上世纪50年代末,并一发而不可收地沿袭到2007年,用长短相交的历史镜头,饱含深情地聚焦于故乡的田园沟壑、农事家事,精雕细刻地展开了一场对故乡兴衰荣辱的追溯和回望。小说以回到“过去”来看“当下”的独特视角,为我们摊开了一幅余韵悠长的历史画卷,用“清明上河图”般娓娓道来的手卷写法,描绘着乡土中国的活色生香,挖掘着普通乡民的高贵品质,定格着乡村日常生活的瞬间永恒。作家通过对个人命运、家庭和村庄遭际变化的刻画,由此完成了一次几乎不可能的返乡之旅。

小说刻画了一个从小没见过母亲、只与替人算命的父亲相依为命的赵伯瑜的形象。作家精心设计了一个凄婉的故事情节:上世纪60年代末的一个冬夜,赵伯瑜彻底成为孤儿,然而未曾谋面的母亲却在此刻突然传来音讯……这种悬疑式的布局,与其说是作家的刻意为之,倒不如说更像是对现实的隐喻,寄寓着作家对故园的一种精神守望。正是这种痴情的守望,让格非笔下的故乡半塘魅力丛生,处处充满了古典美:“到了仲春,等到村里的桃树、梨树和杏树都开了花,等到大片的柳树、芦苇和菖蒲都返了青,江鸥、白鹤和苍鹭就会从江边成群结队地飞来,密密麻麻地在竹林上空盘旋,那时半塘就是人世间最漂亮的地方……坐在院子的老槐树下喝茶,就可以看到江边大堤上露出的尖尖帆影。”

作家描绘的不仅是精美绝伦的“故乡画”,而且构筑的更是一幅触及中国农村境遇的“嬗变图”,其字里行间洋溢出的家国情怀,无疑增加了作品的厚度,也赋予了小说鲜明的主旨和时代特色。

《望春风》

作者:格非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责任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