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文人笔下的蚊子

作家周晓枫把蚊子比喻成黑暗中一针见血的刺客,真的很形象。入夏以来,本想清静入睡,却不时被蚊子袭扰一口。其实,献点血也无妨,怎奈这家伙还传染病菌,这是最让人厌恶的。

多少年来,众多文人墨客对蚊子是口诛笔伐。庄子不堪蚊子叮咬,曾痛苦地说:“蚊虻噆肤,则通昔不寐矣。”欧阳修视蚊子为仇寇,作《憎蚊》《和圣俞聚蚊》诗。晋代文学家傅选写过一篇讨伐蚊子的檄文……

如何对付蚊子,各种方法也层出不穷,最常用的是用艾草燃烧驱蚊。宋代诗人陆游诗云:“泽国故多蚊,乘夜吁可怪。举扇不能却,燔艾取一块。”丰子恺有一幅漫画《打蚊烟》,一个小孩提着蚊烟,一个拿着扇子在扇,另一个则被烟熏得捂住双眼,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种意境,极具生活情趣。

除了用烟驱蚊外,古人还会在家里养些防蚊虫的植物,或佩戴香囊以防蚊虫。鲁迅在仙台求学时,防蚊子的方法是用被子盖住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其实防蚊子主要还得靠蚊帐,春秋时期,齐桓公的“翠纱之帱”,使饥蚊不得入内。元稹也有诗云:“蚊幌香汗湿轻纱,高卷蚊厨独卧斜。”

蚊子不讨人喜欢,文人也常常“以蚊喻人”,表达自己的憎恶。清代诗人袁枚把蚊子比喻成贼。他说:“蚊虻疑贼化,日落胆尽壮。啸聚声蔽天,一呼竟百唱。”唐伯虎曾为商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门前生意,好似夏日蚊虫,队进队出;柜里铜钱,要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此联诙谐幽默,语带讥讽,把市侩的庸俗和贪婪,刻画得入木三分。温岭“雁字诗人”张白有一首咏蚊诗,作于1942年。诗云:“幺么小丑亦飞航,夜袭成群气焰狂。霹雳一声归掌底,从来血债要清偿!”诗中将到处残害中国百姓的侵华日寇比喻为“恶蚊”,流露出诗人的爱国之心。

也有以蚊为乐的,沈三白在《闲情记趣》中写道:“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在素帐中模拟一种白鹤腾云的景象,体味生活中的物外之趣。

南唐诗人杨銮,作诗云:“白日苍蝇满饭盘,夜间蚊子又成团。每到夜深人静后,定来头上咬杨銮。”反正每夜蚊子都要来叮咬,就由它咬去吧!诗句诙谐幽默,可见其潇洒豁达之态。文/赵 燕

[责任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