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传统民俗进社区

 

小年腊月二十三,欢欢喜喜盼新年,街头随处可见的大红灯笼把节日的气氛渲染得格外浓郁。虽然窗外是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但是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水文社区的活动室却是热火朝天,阳光透过玻璃窗撒进来,把红色的福字映得喜庆、吉祥。当天,本报第十届欢欢喜喜过大年活动走进该社区,来自民间的几位手艺人通过现场制作和书写春联,和居民一起过了个喜庆的小年。

居民要拜师学艺

“我刚才在这里搅颜料时你才画出两朵牡丹花来,我出去也就是转了一圈,回来后怎么就画好了呢,真是神奇。看这牡丹画的,活灵活现的,这么好的技艺我也想学,我现场拜师,您收下我吧。”社区居民王桂芳看着画好的玻璃画,一脸的喜爱与崇拜。活动开始前,不少居民涌入活动室,王桂芳看过一圈后,果断地坐在梁存厚对面,看他慢慢把水注入颜料盒,费力地用牙签搅拌着早已凝固的颜料,王桂芳把水推到老人面前,亲切地询问:“您这是要画什么呀?”王桂芳的神情就像是一个孩子,满眼充满着好奇。“我画牡丹花,在玻璃上用广告色画,你看,这是我提前画好的轮廓,颜料加了水搅稀后,我就能画了。”78岁的梁存厚把玻璃上的痕迹指给她看,她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我帮你把颜料都搅开吧。”从梁存厚的手中接过颜料盒,她一个接一个地搅拌着,有时还会像献宝一样,拿起正在搅拌的颜料盒开心地询问颜料稠稀程度。“稍微稠一点没事的。”得到这样的回答,王桂芳像吃了定心丸一样,搅着盒中的颜料,打着下手。梁存厚手中的牡丹经过上色,一点一点地完善细节,变得更加立体,把周围的热心居民都吸引了过来。“你看老人作画时手不停地抖,没想到画出来的画这么好看。”78岁的张秀枝站在一旁,不住地发出惊奇的感叹声。“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见在玻璃上作画的,感觉好神奇啊,我可以拜你为师吗?”90后女孩张宇琳在旁边观看着,嘴里发出惊讶的感叹声,在梁存厚作画时,她不断地问着各种问题,并希望老人收她为徒。老人和蔼地笑着,对前来求学的人说着“嗯嗯,好,只要你们想学,我就教你们怎么画。”周围人都很激动欣喜,纷纷拿出手机拍摄作画过程,还把老人的电话存在了号码簿上。

                        现场赠送制作精美的玻璃画

 

现场亮绝活儿

走进水文社区的活动中心,杨富才还没坐下就先从兜子里拿出自备的工具包,将装有各种工具的小包袱小心翼翼地展开。小锯子、尺子、锉刀、圆形雕刻刀、手术刀、蜡、磨砂纸,还有一把筷子。杨富才先将一根筷子拿出来,微微有些吃力地用小锯子从中间锯断。之后他用尺子量好刻度后在筷子上做标记。只见他非常利索地用手术刀削着筷子,一块块的木头皮纷纷掉落。在一旁观看的居民发出阵阵惊叹:“这个可真是技术活儿,看看老人家的手可真巧,这么小的东西一般人可真做不了。”

杨富才在制作挖耳勺

“哎呀,你手出血了。”一声低呼,大家看到杨富才的大拇指流血了。原来他用手术刀上下削着,由于速度太快不小心划到了自己的大拇指。“没事儿没事儿!”老人一边说着一边从袋子里取出创可贴贴上。指端虽然还在轻微地出血,老人的手指也有些颤抖,但他并不在意。周围人让他歇歇,他却说不用,手里仍然飞快地削着。不一会儿,筷子就变得一头粗一头细了,挖耳勺的大体形状已经显现。之后,老人换成锉刀将刚刚削好的筷子飞快地锉着,杨富才一边锉着,一边时不时地拿起来仔细看看是否已经达到了满意的程度。之后,他拿起桌上的圆形雕刻刀,只见圆形雕刻刀在他手中灵活地转着,只是几下,一个椭圆形的半凹状的挖耳勺形状在筷子底部出现了。所有的工具在他手中好像都有生命似的,在杨富才手中协作配合,共同制作出一只小巧精美的挖耳勺。最后,他在已做成的挖耳勺上仔细地打上一层薄薄的蜡,很仔细地用砂纸擦了擦。前后不过半个小时,就做成了一只款式精美、小巧实用的挖耳勺。居民王桂芳拿起这个挖耳勺试了试,“这个真得很好用。”看起来爱不释手,其他人也纷纷赞叹老人的好手艺。做完之后,杨富才松了口气,悄悄地告诉记者:“其实刚刚我是有些紧张了,这是我做了这么多年第一次划破手。”杨富才的绝活儿可远不止这个,家里所有木质的东西都出自他之手,工艺摆件、桃木首饰、各种乐器……“我就是个闲不住的人,爱琢磨,爱动手。这样的退休生活才有滋有味儿。”杨富才说。

 

私人定制春联

王国忠虽然不是书法大家,但是其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在朋友圈中却小有名气,“每逢春节,亲戚、朋友、同事都会提前请我帮他们写春联,为社区居民写春联我还是第一次。这个活动主题特别好,让这些传统文化重回老百姓生活中,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我非常高兴能参与这样的活动。”王国忠告诉记者。得知本报活动后,他积极参与,希望让居民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

在现场,王国忠挥毫泼墨,笔走龙蛇,忙得不亦乐乎,一副副喜庆、吉祥、祝福、欢乐的春联在他的手中随笔而出:金猴献礼家家顺利,喜鹊闹春事事吉祥;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人寿年丰家家乐,国泰民安处处春……

王国忠挥毫泼墨

听说有书法家来这里亲手为居民写春联送春联,53岁的杨建平早早来到现场等候。在王国忠写春联时,他一直坐在那里欣赏关注,过了一会儿他对王国忠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能不能帮我写一下这副春联?”王国忠非常高兴地说:“没有问题!”78岁的张秀枝见状,也对王国忠说:“能不能为我定制一副春联?”“‘健康如意春,平安吉祥年’。阿姨,觉得这副怎么样?”张秀枝老人说:“好,好,就这副!”

75岁的赵大娘一口气挑选了3副对联,她说:“过去家里贴的对联都是在市场上买的,这位老师写的春联很好,而且是亲手书写的春联,让我想起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是请来村里写字好的人来帮着写春联。那时候我们一年中最盼望就是过年。送春联不仅帮我们省了好多钱,而且也加深了我们对中华年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关爱贫困党员

红红的春联、浓浓的墨香,一副副喜气洋洋的春联、一句句热情洋溢的话语,都寄托着人们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的憧憬和向往。当日,王国忠共为社区居民写了50副春联,水文社区党支部书记田瑞玲拿着红红的春联和本报记者一起来到辖区老党员翟大娘家,为她送上一份文化年货。

翟大娘看到田瑞玲和记者来了,非常热情地把大家引进屋。在这个6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摆放着经典的旧式大衣柜和书柜。翟大娘听说社区为她送春联,特别高兴,并感谢水文社区的工作人员在百忙中还惦记着她。81岁的翟大娘是辖区的一名老党员,退休前一直在人民路街道办事处爱卫办义务工作,老伴儿7年前去世后,仅靠每月1000元的遗属费生活。“虽然家庭贫困,但是翟大娘的政治觉悟却很高,从来没有拖欠过党费,80多岁的人了,心脏还不好,每年七一过党的生日,她都是最积极的参与者。前段时间下大雪,翟大娘又义务为居民们把楼门前的雪扫了。”田瑞玲介绍道。

“感谢《北方新报》能选择在水文社区做这样一场年文化的公益活动,在写春联的传统中传递着真情和祝福,这本身就很有年味儿!”田瑞玲高兴地说。

 

社区暖人心

80后的书记貌美如花,60后的主任快人快语,一群热心善良的社区工作人员热情四溢……位于赛罕区明珠巷的水文社区办公地点,被一种浓浓的家的氛围所笼罩。墙上满满地挂着居民活动的剪影,展示柜摆满了居民亲手编织的工艺摆件,加上火红的迎春花、茂盛的绿萝,大家齐心协力,把刚搬进新办公场所的社区活动室装扮一新,让社区成为居民的第二个温暖的家。

一个上午,看到老艺人现场制作,社区残疾人联络员王建国忙前跑后,一会儿端茶倒水,一会帮忙打下手,对每一样工艺品的制作过程都充满了好奇。“这样一双木筷子能做挖耳勺?”“油彩在光面玻璃上如何作画?”带着这些疑问,王建国从制作过程中找到了答案。热情的王建国主动留下了老艺人的电话,并且表示会再次邀请老艺人走进社区,教授社区居民制作,让老手艺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