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天安门广场举行元旦升旗仪式

1月1日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书香里过假期

1月2日,读者在湖南省邵阳市一处图书馆内阅读书籍。

新华社发(曾勇 摄)

重庆动物园为动物取暖过冬

1月7日,重庆动物园的细尾獴聚集在加温灯处取暖。

近日,重庆动物园开启御寒模式,工作人员为动物们准备了空调、暖风机、加温灯、加热棒等多种防寒保暖设施,帮助动物顺利过冬。

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鹤舞拉萨

黑颈鹤在自然保护区上空飞翔(2021年1月3日摄)。

元旦假期缤纷多彩

1月2日,小朋友在江苏省扬州科技馆体验科普展品。

新华社发(孟德龙 摄)

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安徽黄山:徽州草龙舞动新年

2021年1月2日,村民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表演舞草龙。

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贵州瓮开高速开州湖特大桥开始架设主缆

1月5日,在进行主缆架设的瓮开高速开州湖特大桥被云雾环绕。

1月5日,由中铁广州局承建的贵州瓮开高速公路开州湖特大桥首根主缆索股架设完成,标志着开州湖特大桥正式进入主缆架设施工阶段。

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因为你们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大连海洋大学的志愿者们推着满载的三轮车上坡,将物资送到学生宿舍。

1月6日下午,一个画面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感动了万千网友。

这一幕,发生在大连海洋大学。2020年12月21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学校决定封闭校园,学生在宿舍隔离。该校17名平均年龄19岁的热血青年,选择加入志愿者队伍,与教职工志愿者一起负责公寓区域师生一日三餐、生活和防疫物资的统一配送。十几天来,他们为5109名师生配送12219份餐食,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新华社发(大连海洋大学供图)

严寒下的铁路工作者

1月6日,中铁兰州局银川工务段职工进行捣固作业。

1月6日,宁夏银川市最低气温达到零下21摄氏度,铁路户外工作者坚守岗位,保障列车运行。

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天安门广场举行元旦升旗仪式

1月1日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

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上海:登高楼 观日出 迎新年

2021年1月1日,小朋友和妈妈一起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100层观光厅迎接新年日出。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云南元阳:云端的千年哈尼梯田

这是1月6日早晨拍摄的哈尼梯田。

位于云南省哀牢山南部的哈尼梯田见证着当地群众千百年来耕耘劳作的历史,如今,错落有致、雄奇壮美的哈尼梯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天安门广场举行元旦升旗仪式

1月1日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这是观众在升旗仪式结束后挥舞国旗。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寒潮之下 那些“敢冻”的坚守

1月6日,在天津市河东区街头,外卖员在寒风中送餐。

1月6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天津市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寒潮来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不少人依然坚守户外岗位,一个个“敢冻”的身影,保障着城市正常运行。

新华社发(孙凡越 摄)

穿越时光——走进“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博物馆

1月7日,观众穿过华强北博物馆时光廊道。

近日,“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博物馆正式开馆。该博物馆位于华强北广博现代之窗大厦,展览面积近3000平方米,通过展览展示、科普教育、互动共享等形式,讲述华强北创业、深圳改革开放和中国电子行业发展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寒风中的奉献者

1月7日,在沈阳市皇姑区昆山西路151巷,一位消防队员刚刚处理完一起火情后收水带。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鹤舞拉萨

在西藏拉萨市林周县卡孜水库栖息的黑颈鹤(2021年1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我国新冠疫苗厂商全力生产保接种

1月6日,工作人员在科兴中维新冠疫苗包装车间内工作。

目前,我国各地区正在有序推进重点人群新冠疫苗的接种工作。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兴中维)等国内疫苗生产企业开足马力全力生产,同时保证疫苗存储安全和全程冷链运输,为疫苗接种工作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2021,旭日东升

2021年1月1日,在山东省烟台市,人们在海边观看日出。

新华社发(唐克 摄)

山东日照:假期观海

2021年1月2日,游客在山东省日照市万平口景区游玩(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冰城”哈尔滨:冬日冰元素引客来

2021年1月1日,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一处冬奥主题的冰建景观中,“雪容融”的右脚里有条鱼(拼版照片)。

时下,“冰城”哈尔滨正值冰雪旅游“黄金季”。

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探访开往“北极”的“雪国列车”

这是2021年1月7日在K7039次列车车窗上拍摄的冰花。

繁星装点夜空,白雪覆盖林海。

傍晚,K7039次列车沿铁轨呼啸而过,从哈尔滨始发,驶过1223公里路程,16小时20分钟后抵达漠河。

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有“神州北极”之称,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去体验极寒。车外是零下30-40摄氏度的极寒低温,车内是20多摄氏度的洋洋暖意。挑战极寒是这趟“雪国列车”最鲜明的特征。

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深藏功与名,昆仑“牛人”冲“峰”不止

在昆仑山腹地,“牛人”团队成员骑着牦牛行进在巡边路上(2020年12月25日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叶城二牧场三连,地处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的昆仑山腹地,驻守在高寒地区。对兵团人来说,“放牧就是巡边”。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海拔最高的边境连队,三连有一支被戏称为“牛人”的团队,他们定期向着峰顶进发,完成巡边任务。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石家庄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全员核酸检测

1月6日,一名小朋友在石家庄市桥西区恒大城内接受核酸采样。

1月6日起,河北省石家庄市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全员核酸检测。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坚守岗位过元旦

2021年1月1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士张柳萍为新生儿喂奶。

新华社发(谭克兴 摄)

坚守岗位过元旦

2021年1月1日,在四川雅安牛背山,筑路工人冒着寒冷安装通往山顶道路的护栏。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贵州:抗凝保畅在行动

1月7日,贵黔路政执法大队工作车引导撒盐车通过鸭池河大桥(无人机照片)。

1月7日,受强冷空气影响,贵州省多地出现雨雪天气和道路凝冻情况。贵州省交通部门积极应对,开展撒盐除冰作业,对车辆进行远端分流,全力保障道路畅通安全。

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责任编辑: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