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昔日“塞外煤电名城” 今朝书写别样答卷——元宝山区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建设探索录

沿着赤峰市元宝山区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驱车前行,仿佛经历了一场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交织的时空转换。探寻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紧密衔接的答案,这里的回答与其他地区截然不同。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2.5%、全区33.62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0.19%……这个赤峰工业重镇的数据看似做好后扶贫时代“三农”工作相对容易,其背后却隐含着农村空心化加剧背景下谋划产业方向、做大产业规模及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的重重困境。因此,就需要以更加超常规的思维,摸索出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地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径。

2018年,元宝山区本着“积极稳妥、扎实起步、示范引领、分步实施、巩固提高”的原则,在赤朝高速美丽河出口到赤通高速元宝山出口建设元宝山区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全长45公里,沿途小五家乡、美丽河镇、元宝山镇、风水沟镇4个乡镇、36个村,建设包括一二三产融合、基础设施建设、设施农业等四大类5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59.58亿元。同时,选择风水沟村、建昌营村、小五家村、山前村、房身村等18个基础条件较好、代表性较强的村,作为乡村振兴试验示范村,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加大建设力度,以点带面,积极探索和创新乡村振兴模式。

而今,在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和试验示范村的带动下,元宝山区通过生态文明引领、龙头企业带动和穿针引线“绣花”等方式,书写了一份独具“宝山特色”的乡野答卷,奏响了工业心脏地带乡村振兴的激昂乐章。

生态文明引领 昔日煤乡变美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山为名的元宝山区在乡村振兴的探索中,深切领悟并深入践行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的深刻道理,使绿色产业成为实现产业兴旺的重头戏。

△风水沟镇大北海村村民滕海英在香蕉暖棚里忙碌着。

走过风水沟镇热闹的集市,从乡间小道顺山势而上,一块写有灵山蕴的牌坊开启了一片自然秘境。这里是鲜花的海洋、飞鸟的天堂、虫鸣的歌台,不时有游人穿行其间。谁能想到,几年前当地人口中的“大沙包”如今已变幻出集休闲娱乐、生态保护于一体的旅游胜地。灵山蕴景区规划占地3000亩,计划投资1.3亿元,以绿化苗木繁育为主导产业,以产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整体规划分为农林观光风景区、乡村农事体验区、游客接待中心、健康颐养4个区域,规划一路一景一方塘、百花百果百树园六大主题。

在景区的采摘大棚里,记者遇到了正在为香蕉树松土浇水的村民滕海英,她告诉记者:“以前我家的收入就靠种玉米,农闲的时候只能打打零工,日子过得特紧巴。自打有了灵山蕴项目,环境美了、游客来了,我在这里工作,自家地不耽误种,一个月还能拿3000多元的工资,家里不仅添置了不少新家具家电,我还琢磨着出去旅旅游。”

距灵山蕴仅十几里之遥,以生态香猪、花卉、樱桃三大板块为支撑的北海圆景区又是别样的风景。站山望远,一片片果树已经被果实压弯了枝头,山顶的水榭亭台散发出世外桃源的悠然。景区本着能够遥望星空、看到青山、闻到花香、听到鸟鸣、品尝果实、记住乡愁为总体发展理念,规划建设一山、五巷、十园、两个中心,与灵山蕴遥相呼应,形成了风水沟镇乡村旅游业的王牌,也开启了父老乡亲通往幸福美好生活的生态之门、富裕之门。去年夏天,北海圆和灵山蕴相继开园,累计接待游客3万人,直接收入300万元,带动当地群众增收400万元。同时,两片景区与延展其间的木兰山庄和高州城2个餐饮综合配套项目、农户自建的农家院、沿路售卖土特产的村民构成了景色各不同、消费不重样的特色体验,一条背靠市区、外联辽宁,集吃、住、游、玩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带正日趋成熟完善。

△风水沟镇灵山蕴景区的花海中游客在拍照留念。

说起风水沟镇乡村振兴的思路与经验,镇党委副书记李云峰心里有一本账。他说:“风水沟镇多年来一直在转型,从靠煤炭吃饭向乡村旅游、现代生态特色农牧业转型,这也是立足区位优势和现实条件闯出来的路径。土地流转租金、在景点打工赚到的工资、还有村民经营的农家乐,依托生态产业链条的拉长,越来越多的人找到适合自己的致富路子。”近年来,风水沟镇抢抓元宝山区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以现代农业为主,种植、养殖、乡村旅游三个产业发展联合体,构建一核多元发展模式,差异化驱动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让农民赚上“生态钱”。

风水沟镇以绿色为底色的致富经里不仅蕴含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道理,也体现出元宝山区乡村振兴的前进方向。为扛起生态文明引领的大旗,元宝山区把生态环境红线作为乡村产业准入的重要依据,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探索“靠山养山、靠水养水”的绿色乡村发展道路。在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上开展老哈河流域治理工程、历史绿化工程抚育、老哈河上游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现已完成防护林建设工程4008亩、低产低效林改造修复工程8001亩、城乡绿色攻坚工程8361亩、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1.25万亩、森林资源保护工程25.4万亩。通过重点生态项目建设,有效提高了区域环境承载力,进一步积累了生态资本,保持了优良的发展潜质和充足的发展后劲,为乡村发展积蓄磅礴之力。

龙头企业带动 宝山长出“金元宝”

提起元宝山,能源、化工等重工业企业林立是很多人的固有印象。实际上,这里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在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数据显示,2019年,元宝山区年销售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家,实现销售收入37.98亿元,优质农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达83.77%。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2.69万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占全区农户总数的56%以上。通过农牧业产业化渠道,农民人均产业化收入1273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

△元宝山国际种苗特色小镇举办第四届和润农业嘉年华。

暑意渐退,秋雨送寒。徜徉在元宝山国际种苗特色小镇,仿佛又回到了火热的盛夏。一排排高标准智能温室错落有致,品种试验区、种苗培育园、产品展示区等鳞次栉比。目前,第四届和润农业嘉年华在这里举办,近5万平方米的展区花团锦簇、步移景异,由特色果蔬、特色花卉构建的万世民丰馆、丝路润和馆、异域风情馆、瓜蔬新艺馆、农耕乐园馆五大场馆相映成趣,置身其中可以领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带一路”国际农业交流成果、热带丛林风情、乡村农耕文化等诸多元素。和润农业嘉年华自举办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产业旺了、人气足了、环境美了,国际种苗特色小镇的创建给周边村庄带来了明显变化。家住建昌营村的小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我就来到小镇工作了,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这么好的工作,一年能有三四万元的收入,年末还能领到土地流转的收益,我们村有的村民还办起了农家乐和民宿,大家都找到了发财致富的路子。”

好种苗才有好收成。和润农业作为一家能够提供优质蔬菜种子、种苗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不仅投资建设了集农业观光、制种育苗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种苗特色小镇,同时立足北方寒冷地区现代设施农业,先后引入及培育了汉姆、代美特等优质种子、种苗品牌,销售网络覆盖辽宁、山东、北京及通辽、我市南部等地区,向农户提供优良的种苗,推广先进的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传递市场信息,并帮助农户建立完整的销售体系,指导农户合理安排茬口,真正让种植户实现品种优、种得好、卖得出、赚到钱。

△和润农业种苗基地。

与此同时,元宝山区还依托工业基础优势,因地制宜,打造“农业+工业”发展模式,积极培育以肉、乳、杂粮、饲料加工为主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将农畜产品就地加工为产品,提高附加值。在美丽河健康产业园区,赤峰元宝山区温氏农牧有限公司、赤峰市维聪食品有限公司、内蒙古草原汇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有效带动了元宝山区及周边地区农民增收和农牧业发展。2019年,美丽河健康产业园实现饲料加工年产能120万吨、农产品初加工年产能10万吨、农产品深加工年产能9万吨、年加工肉食品5万吨、日处理鲜牛奶600吨,总产值6.5亿元,安排就业1455人,为打造升级农产品产业链、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元宝山区的龙头企业已经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开路先锋”“精锐部队”,在强壮自身的同时,激活了一片区域,壮大了一个产业,带动了一方农民,为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发挥了重要作用。

穿针引线“绣花” 父老乡亲绽笑颜

乡村振兴是一项庞杂的系统性工程,特别是对于各乡各村自然、交通、人口等条件千差万别的元宝山区来说,更加需要下足“绣花”功夫,使乡村井然有序、幸福美满。

“看,这就是我们村易地扶贫搬迁之前的样子。”顺着小五家乡新井子村党支部委员白子树手指的方向,看到村口的大牌子上,一张张照片诉说着这个曾经蜷缩在大山间的村庄落魄的过往,与眼前一排排整齐干净的新居形成了鲜明对比。该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涉及新井子村2组迁出地,搬迁人口46户105人,采取行政村内产业支撑、集中安置的方式,新村建设砖混结构回族特色住宅46套,建筑面积2830平方米,建设了水、电、路灯等基本生产生活设施,解决了群众吃水难、行路难、增收难等问题。

记者来到村民金淑艳家时,干净整洁的院落映入眼帘,步入屋内,70平方米的房子宽敞明亮,65寸的液晶电视分外显眼,屋内的家具都是崭新的,暖气、电热水器、抽水马桶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面对采访,金淑艳显得有些拘谨,透露出农家人特有的憨厚。她说:“搬过来之后,生活条件大变样,村后还建了肉牛养殖小区,其实俺也不知该咋说,反正就是过得特舒坦。”当聊起她干净的新居时,金淑艳笑笑说:“其实不止俺家里这样,你们来时也看到了,村里的道路也可立整儿了,搬过来的还是原来的乡里乡亲,大家都可爱护了。”这时,一旁的白子树接过话茬,他认为,新井子村的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搬离了落后的条件,也搬出了人心、搬出了新风尚,村民们都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新村,自觉和网格员一起清扫卫生,大家也是老邻居,谁有啥困难都一起帮忙,这为村里的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五家乡新井子村易地扶贫搬迁新址。

同在小五家乡的大营子村,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浪潮下,年轻人所剩无几,甚至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占比还不到一半,这就决定着该村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必须更加细致入微,才能让村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村委会主任王振均介绍:“我们村把党建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按照‘立足现状、方便管理、联组为格、村干分包’原则,将9个村民组划分为2个网格,一对一调整优化党组织设置,确保党的组织体系与基层治理单元高度契合,实现无遗漏、全覆盖。”该村网格长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再选配9名专职网格员,按照“5+X”模式,即巡查、警务、调解、安全、卫生等五类专业网格员+融合网格员+志愿网格员等组成网格服务团队,联系2个党建联合体成员单位党员、引导1家企业、2支志愿者服务队伍进入网格,组团发力,让群众享受到“有事能办、有难能帮”的优质服务。

乡村振兴,示范带动。元宝山区用“绣花”的态度,将耐心、精心、恒心的精神镌刻在乡村振兴之路上。以“三清一改”为突破口,开展垃圾治理、厕所革命,强化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书记工程”来抓,建立“党员中心户牵头+区域党员协同+广大群众跟进”的党员引领文明乡风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村级“厅室”改造升级,推进法治乡村建设。通过一针一线、一点一滴的为民举措,今日的元宝山正展现出干净整洁、环境优美、人居和谐、规范治理的崭新面貌,一个个精细打造的美丽乡村正向我们款款走来。

在元宝山区45公里长的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上,无论是宜居宜游的风水沟镇,还是蔬果飘香的元宝山镇,无论是工业领跑的美丽河镇,还是风景如画的小五家乡,每一个点、每一个村、每一里路,都展示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宝山探索、宝山实践和宝山答案。未来,元宝山区各族干部群众将继续以一砖一瓦皆用心的精神,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责任编辑: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