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暖情“五网” 织出百姓幸福生活 ——乌兰浩特市铁西办事处钢花社区开展暖情“五网融合”行动侧记

□记者 赵烨

扶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乌兰浩特市铁西办事处钢花社区一场覆盖全辖区的“暖情织网”行动对这一美德进行了最好诠释。

“我患有肾小球肾炎常年吃药,父亲双侧股骨头坏死不能干活,曾经生活特别艰难。在社区和有关单位的帮扶关注下,烦心事解决了,一家人感觉生活也更有盼头了!”钢花小区居民于鸿禹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他们家是乌市铁西办事处钢花社区“暖情织网”活动的受益家庭之一。

乌兰浩特市铁西办事处钢花社区以老年病残人居多,近年来,钢花社区创新开展了各项救助工作,立足“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教育培训、心理咨询、扶危济困、创业就业、文体娱乐等5大类帮扶救助网络体系初步形成,有效地保障和改善了辖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切实解决了群众实际生活困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身边,“五网融合”网住了群众的心,也进一步增强了群众与党的凝聚力。

强化帮扶板块 提升党群融合质量

“2013年钢花社区建立‘爱心小金库’,网格员们每月存入100元钱作为社区重病患者紧急救助资金。目前小金库资金已达到42000元,先后帮扶了社区困难居民、贫困肢体残疾人共9人。”钢花社区书记吴秀娟介绍说。“自从社区建立‘爱心小金库’,如果有资金周转困难,‘爱心小金库’里的基金会解燃眉之急,我们提出申请就可以,非常便捷实用。”钢花小区居民刘欣彤说道。

铁西办事处钢花社区李恩琴老人和老伴都已年过80岁了,身体不好且生活不能自理,带着14岁的孙子靠低保生活,日常生活靠邻里照顾。老人的儿子在外打工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前几天在建筑工地不慎从高处摔下,右脚踝骨摔成骨折,却因无钱治疗返回乌市家中。钢花社区网格管理员杨凤琴第一时间把情况反映给社区和铁西办事处,街残联、民政、关工委、妇联等部门的干部立即行动起来对这个家庭组织实施救助,并积极向上级民政部门申请特批大病救助,形成“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大救助格局,有效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暖情织网”活动的开展使辖区内27位高龄老人、独居老人、身体残疾老人享受到亲人般关怀。帮扶救助111人次,共发放8900元资金,米、面、油、牛奶、学习用品等物资折合人民币25700元。                       

助推文娱板块 引领服务转型升级

在钢花社区有这样一支自发组织的社区文艺队伍,队里的每个人都是文艺爱好者,2018年,这支队伍有了自己的名字——钢花乌兰牧骑。

家住钢花小区的王淑梅是钢花乌兰牧骑舞蹈队的一员,59岁的她是一名文艺爱好者,时常在家里听着电视里演唱的歌曲就跟着唱起来,茶余饭后还会把平时用于排练的扇子、手绢拿出来跳跳舞。王淑梅说:“我们平时对节目排练都很有热情、认真,只为把最好的文艺节目奉献给人民群众。”

这个由平均年龄在63岁以上的老年人组成的宣传队、舞蹈队、民乐队在成为钢花乌兰牧骑之前叫铁西艺术团。目前,这支文艺队伍在乌市大型活动及辖区活动中已经自编自演了舞蹈、三句半、民乐合奏等各类节目20余个,乐器合奏《梅花新调》、快板《扫黑除恶保平安》、三句半《扫黑除恶齐上阵》、舞台剧《绣红旗》等原创节目赢得了广泛的好评,文艺队的好多人也成为了群众眼里的“熟人”和“创作能手”。

钢花乌兰牧骑副团长许万志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重点突出宣传党的好政策,走到老百姓中间去,开展好文艺活动,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

打造就业板块  增强群众就业能力

“技能培训又开始了,这次是编织培训,快点去学。” 这两天,这样一则消息又在钢花社区流传开来,听到这个消息,钢花社区兴旺家园宋明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培训点,学习编织技术。“我想多学点东西,如果把缝纫机学会了,棉鞋、棉衣那些都能做!”宋明说。操作台前,宋明一边听老师指导,一边手脚并用,一丝不苟地熟悉着操作步骤。

这样的培训,钢花社区已经开展过很多次,社区采取了多种办法促进辖区无业群众创业就业。跟前些日子的袖套加工培训一样,这次编织操作培训也是针对社区内群众中无劳动就业技能、就业困难的群众设置的。学习编织的学员也大多是像宋明这样的家庭妇女,多次培训让她们逐渐有了一技之长。从技能上帮扶,达到“扶智”效果。

“他们在这边培训完了以后,就可以直接拿着编织好的物品来补贴家用。”钢花社区负责人吴秀娟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邢俊清]